星島 | 麥嘉晉 2018-06-07

過去幾年,每逢六四都會寫下所見所聽所想。除了提醒自己不敢有忘,還希望能作更深刻的反思。今年在維多利亞公園,聽到一句相當深刻的說話:「不論你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抑或是香港人,最重要的是做一個人。」

擲地有聲。

是與非不容扭曲

重點當然不在於身分認同上的爭辯,而是我們對作為人的道德和良知的理解和堅持。抱緊是非惻隱之心、捍衞相信的價值和原則,為當年的死難者致哀,並藉此提醒自己建設一個民主、開放和廉潔政府的重要性,與身分認同的定位,從來不會、亦不應有對立。

不論是從政者、學生領袖、社運人士,若以政治凌駕是與非,就算成功達到目的,亦會扭曲了初衷。當然,香港人更不會認同政黨政客以利益掛帥而無視港人對六四訴求,而他們那種刻意與六四保持距離以保持或改善與中央關係的行為,亦不會受到北京政府的尊重。

二十九年,物是人非。當年狠批北京政府的人之中,有不少在近年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的姿態,為事件保駕護航,令人側目。而當我們多年來不滿建制派在六四的立場上顧左右而言他、不屑他們常以「歷史自有公論」等令人覺得功利的理由而避談六四之時,新一代的大學學生會領袖以質疑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管治權,並認為相比平反六四和爭取中國民主化,港人應更關心香港前途和自決問題等理由而缺席六四悼念活動,同樣令經歷過八九之殤的人傷心。

建制派民主派可做更多

誠然,觀乎現時中央一切以發展和穩定為先的國策,平反六四之路仍十分遙遠,但這不會是我們以誠實態度面對八九歷史的阻礙。有承擔及良知的從政者理應實事求是,不刻意與六四切割:建制派為何不可在與北京政府就策略合作、民生及政制發展等議題交流時,將港人對六四的訴求以互相尊重的原則向對方表達?年輕人因陸港兩地矛盾和各種社會問題而衍生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危機和港人前途問題的關注時,為何不可因道德和良知的感召而深切悼念當年北京的死難者?泛民主派在高喊「平反六四」,甚至「結束一黨專政」的口號時,為何不可同時展示政治智慧和決心,走入體制內解決困擾港人多年的政治及民生問題,讓八九民運中學生和人民的政治理想和社會訴求在香港土地上修成正果?

去年今日,我在文中這樣說過:「在平反之前,悼念仍要繼續,但沒有人希望它的意義只局限於此」,今年願望仍是一樣。來年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希望在民主星火不滅之際,香港和中國內地的土地上會有更多心存良知的人。

麥嘉晉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

(社會參與)

港大學生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