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5 | 時代 | 法政隨筆 | By 湯家驊

Ming Pao Daily News| 2019-05-31

 

上星期獲邀出席一個國際年輕律師協會舉辦的人權論壇。論壇上出現很多尖銳問題皆衝着特區法治和人權而來,我亦一一如實回答。論壇完結後,不少人趨前多謝我的發言,其中一位外國年輕律師更捉着我的手說:「你的一席話,令我早前從傳媒得來的印象大大改觀!」

心裏不斷暗自嘀咕,曾幾何時,新聞報道是我們的照路明燈。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科爾文(Colvin)曾經說過:「新聞報道是歷史的初稿。」時移世易,今天我們看新聞總是以略帶懷疑的態度,不斷思索究竟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逃犯條例》正鬧得熱烘烘,中國駐港特派專員向國際記者要求報道盡量「公正、平衡、客觀」,卻惹來「干預」新聞自由之言。公正、平衡、客觀本來便是從事新聞工作的最基本專業操守。要人「提點」,總比特朗普每天在社交媒體指控傳媒「製造虛假新聞」來得客氣,卻反而被指「有損」新聞自由。

掌握第四權的傳媒確是尊貴無瑕;你可以批評法官,你可以批評首長,但卻不能批評傳媒,因為這樣會「削弱」新聞自由。法官犯錯可由上訴庭糾正,從政者犯錯要公開道歉,但傳媒犯錯,普通人卻只能悶不吭聲。事實是,只要立場相同,你能說出太陽從西邊升起,傳媒也會「如實」報道,令很多人開始懷疑太陽是否當真從西邊升起。這便是第四權的重要性。

 

民主思路召集人 湯家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