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18-11-22
A17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By 宋陳寶蓮

明日大嶼:燃點新一代希望

近日有關《明日大嶼》的討論都離不開項目選址及預算,反而忽略了項目中「明日」所蘊含對香港未來發展的象徵意思。香港的未來與我們下一代息息相關,今時今日香港年輕人對政局及社會經濟上的諸多不滿,皆因政治體制並未能充分給予他們一個可以直接參政或高度自治的機會,導致他們對香港未來感到失望或非常悲觀。在《明日大嶼》這個框架下,港府應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開拓出來的新土地,通過土地應用的設計及執行過程,為香港下一代帶來新希望?

投身不同產業建構未來城市

明日大嶼所拓展的土地將可以成為香港未來創新、創科發展的核心城市,為有意創業或投身高端科技的年輕人提供就業及事業發展機會。工作過程不但能讓年輕人建立身分認同,更可讓他們通過日常工作,參與建構一座屬於他們的未來城市。我們必須抱有進取的想像力去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大嶼,創造一個匯聚不同未來產業的科技樞紐。

香港政府應與不同持份者如大學、商界、學生、家長溝通,一方面積極制訂培育年輕人的人才政策,同時鼓勵海外及內地公司注資明日大嶼,以創造有利的營商環境,讓年輕人可以開拓不同的創新創科夢。

阿里巴巴於杭州總部所引進的有機營商模型大可以成為港府參考的芸芸對象之一,它通過多向性知識交流(multilateral knowledge exchange)的方式及其獨有的營商文化,給予在裏面工作的年輕人有機會去體會創業及守業。港府其實大可邀請如馬雲等對科技發展獨具慧眼的企業家注資,通過基建電子化等社區改革過程,讓不單止具備高學歷的年輕人,還有各行各業的香港人,都能夠從知識型經濟中所得益。

主導規劃機制釋除疑慮

香港部分年輕人對現況的不滿,或多或小都是源於現有政治體制與青年人之間的脫節,他們感到社會存在着資源分配不均和不公義,導致不但缺乏身分認同,同時對改變周邊環境有很大的無力感。明日大嶼正正能夠為我們的下一代提供一個多元化而嶄新的議政及公民參與機會,由聆聽他們對現況的看法開始,鼓勵他們嘗試收集資料及意見,繼而讓他們提出對土地用途的詳細建議和具體措施,令明日大嶼成為年輕港人體現及實現管治的一個機會。

一個由青年人主導的社會規劃機制,不但能夠釋除新一代對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的質疑,更能為香港培訓出新一代的政治人才!

宋陳寶蓮

民主思路理事

黃裕舜

牛津大學政治哲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