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19-02-14
A09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By 宋恩榮

本土優先 才能緩解陸港矛盾落實

近日香港再度出現有關新移民和內地旅客的爭論,焦點是他們是否「逼爆」香港的元兇。香港一直是移民城市,也是旅遊之都,不能閉關自守,不過新移民及內地旅客的確對香港的公共服務造成一定壓力,需要政府認真處理,否則會出現民怨沸騰的局面。

本土情緒升溫容易滋長本港民眾對內地敵對的態度,甚至助長港獨思潮,我們需要明確區分本土情懷與分離主義。一六年五月,張德江委員長訪問香港的時候,曾清楚說明兩者的分別。他說:「鄉土情懷人皆有之。我是東北人,我愛我的家鄉;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香港同胞對自己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的珍視,理應得到尊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就是對香港『本土』實際情況的最好照顧。現在,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甚至打出『港獨』的旗號,這不是『本土』問題,而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這是否違背了『一國兩制』的初心?這對香港是福是禍?」

新移民能紓勞工短缺

其實香港市民過去對新移民和外來旅客都抱正面的態度,本土及排外情緒的興起是近年才出現。限制內地居民移居香港的單程證配額,從港英時代的一九八○年已經設定在每天一百五十人的水平,至今已經是三十九年;只因近年政府增闢土地、建造公屋和醫院步伐緩慢,才出現「逼爆」公共設施的局面。筆者在本欄曾經多次反覆強調,削減新移民的單程證配額其實並不符合香港的利益。香港近年生育率不斷下降,就是加上新移民,人口增長仍然十分緩慢。根據統計處的估計,香港勞動力的數目今年已經達到頂峰,此後會出現負增長,勞工短缺的問題會愈來愈嚴重。從二○四三年開始,總人口更會出現負增長。新移民平均比本地居民年輕十年,能夠有效紓緩香港勞工短缺及人口老化的問題。無論是增闢土地,或者建造公屋、安老院和醫院,都需要大量勞工。如果大幅削減新移民配額,香港不單止無法解決公屋和醫院的短缺,香港經濟更會像日本一樣進入長期停滯的困局。

自由行的安排從○三年中開始,當時幫助香港經濟從「沙士」疫情的低潮復甦,廣受市民歡迎。不過,○九年「一簽多行」的安排卻引致內地遊客爆炸性增長,造成過度擠逼。本土主義者一二年開展的「驅蝗行動」,使到陸港兩地矛盾白熱化。一五年四月「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 緩解了兩地的矛盾;可是最近港珠澳大橋和高鐵通車帶來大量不過夜旅客,重新挑起兩地的矛盾。

作為開放城市,香港難以閉門趕客。不過香港政府在擴充容量、旅客分流和管理公共設施卻不夠積極,例如在海灘營地及青年營舍,未能落實港人優先的原則,不斷出現內地遊客濫用這些設施的情況;又例如邊境購物城多次延誤,落成後只有少數商戶進場,門堪羅雀。政府要有效落實本土優先,才能緩解陸港兩地的矛盾。

宋恩榮

「民主思路」召集人(研究)、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