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A10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潘學智  

政治形勢丕變,國安法立法與選舉制度改革兩招落地。有人奉為定海神針,相信未來豁然開朗,終於可以大展拳腳。有人覺得如坐針氈,恐怕日後步步為營,參政只會無可作為。香港缺乏政治人才,市民對政治的關注近年稍成氣候,時來運到自然雀躍欲試,風高浪急時則叫人卻步,能夠貫徹始終,堅持到底的少之又少。

憑服務心志克服逆境

優秀的政治人才往往滿懷公共服務心志,無論順境逆境也會全力以赴,投身志業。這份心志驅使不少年輕專業人士,即使處於反修例與國安法的震盪下,仍然報讀第三屆資深行政人員文憑《政治領袖》課程。為期約一年的課程,由民主思路成立的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辦,在這個月圓滿結束。有感香港缺乏有系統的專業培訓去提升新一代從政者的水平,我們摸着石頭過河辦了三屆課程,第四屆亦正在招生。

重量級講師的課堂固然精采,我從學員的政策專題也獲益良多。他們的選題各有特色,可以一窺不同領域的專才怎樣思考香港問題。維護國家安全是近期熱話,假如特區將來要為二十三條立法,能否用普通法精神兼顧與國安法重疊的範圍?國民教育在外國一直不是新鮮事,權利與義務的觀念如何從個人層面推而廣之到家庭、社會,以至到國家層面?良好管治有賴政府與公民社會互動,智庫被稱為繼行政、立法、司法和媒體之外的「第五權」,官民商學要怎樣參與才能讓這個提出創新思想、影響輿論的生態圈蓬勃發展?

除了管治與政治範疇,他們也關注經濟與民生。香港以國際金融中心自居,以服務業為支柱,亦被批評經濟空心化、產業結構單一,大灣區有沒有打開再工業化的方便之門?香港談可持續發展常常停留在保護環境層面,其實聯合國提出十七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至滅貧、性別平等、優質教育,社會共融等,香港追不追得上全球社會發展思維?房屋、醫療等老大難的問題,學員也嘗試獻上良方。

從政者要知重負重

不少人以為從政等於參選成為議員,開學的時候我提醒學員,那只是公共事務的其中一條路,將來他們可能成為問責官員,參加諮詢組織,或以自己的專業身分服務香港,所以要準備好在不同位置去改變社會。待他們花差不多一年時間,完成政策專題後,我再鼓勵他們思考為甚麼自己所提倡的改變未有發生。社會上有不同取態的持份者,莫說政治風波,日常政策要平衡各方利益也本非易事,凡事遇難而退只會功虧一簣。

政治路上絕對會遇到批評、挑剔與指責,但從政者有崇高目標,知重負重,矢志前行。借用羅斯福的話:「榮譽屬於真正在競技場上的人。」有志投身公共事務的朋友,不妨裝備自己,在社會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