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2020-10-02 D04 | 時代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一葉知秋,轉眼間天氣稍為轉涼,竟然又是中秋了。秋心為愁,中國文人描寫秋天總是多愁善感,古書上寫遍了傷感無奈的詩詞,與象徵着歡欣團圓的中秋成強烈的對比。
事實也是,腦海中難忘的總是那些略帶傷感的中秋。記得大學畢業第一次離鄉別井,在英國牛津獨自過中秋,一個人坐在畢業生宿舍的花園中望着那皎潔明月,記掛着家中親人,一個人差一點兒哭個半死;原來家是那麼的可愛。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中秋是兒子到英國讀大學的那年,我和太太送他到大學,臨走前一晚正好是中秋,我們千叮萬囑希望兒子能在我們回港前到我們下榻的酒店吃吃月餅,賞賞明月。我們坐在酒店的花園中,準備好了滿桌生果及老遠從香港帶來的月餅,兒子到來,卻說約了同學吃晚飯,道別談不上兩句,便嚷着要走了。我和太太倆呆呆的坐在花園裏望着滿桌應節食物,百般無奈,無言相對;原來兒子真的長大了。
新一輩年輕人對中秋的感受可能不是那麼深。對很多人來說,中秋只是一日假期罷了。也怪不了他們,也許要等到有朝一日需要離開家園,與親友天各一方,才能感受到秋月那份愁思處處的心情。今天若能與家人聚首一堂,我們要好好珍惜,因為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誰又知道明天會是怎樣。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祝君一個溫暖的中秋。
民主思路召集人
湯家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