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專欄|李彥儀|民主思路社區實驗室幹事

近月接連發生多宗學童輕生事件,當中不乏說法直指涉及學業壓力。也有專家指出復課安排是觸發點,建議師長注意學生重返校園生活的心裡質素並加以警惕,避免如斯慘劇繼續發生。筆者上回文章曾提及兩年之久的疫情對年輕新一代為一大挑戰,有見近期青年警號再次響起,筆者就青年話題繼續延伸,探討究竟社會各方應該如何合力為年輕人提供支援。

拋出橄欖枝為上策

事件發生後,不少專家、學校代表等都對輕生事件抱以惋惜態度,嘗試以不同方向角度去揣測背後原因,提出加強關注學生心理發展,提升相互溝通等解決方案等,但筆者感到成效相當被動及有限,且多數將問題歸咎於學生個人壓力之上。2015年亦曾出現學童自殺潮,政府成立「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就自殺潮原因歸類為:精神健康、心理因素、關係問題及適應困難方面。6年後今天同類情況,反映出對青年的支援仍停滯不前,只是流於言辭間的建議,缺乏深入部署。

以「正向心理學」為例子,著名心理學家馬丁.沙利文所提出幸福的五個可測量元素(PERMA):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s)、全心投入(Engagement)、正向人際(Positive 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以及成就感(Accomplishment),可從多方調教學生心理質素,重拾他們的正能量。

一石激起千層浪 複利效應助學生認識自身潛力

筆者一直關注青少年發展動向,持續連繫商界及辦學團體展開不同合作項目,以實踐為基礎,去年以《公關飛雲》為比賽命題,鼓勵學生發揮潛能,抓緊機會,透過在真實商業社會營運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機會發展,探索生涯。

今年的商校合作項目,除了像過去招攬大學生外,高中學生亦是計劃的潛在目標對象。疫後環境轉變,在新常態下,最新主流策略、着重社會責任面向、能推動社會經濟多贏發展的 – 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模式,其實最能透過公關作為橋樑及推手,故今次會以ESG為重要元素,透過計劃讓學生實踐,訓練未來公關及企業人才,為他們帶來新視野和思維角度。

筆者認為透過先導計劃,能讓更多機構和組織仿效, 達致社會的「複利效應」。相信每個機構看似微不足道的援助,會聚沙成塔,引領學生邁向理想人生。再者,要改變社會風氣,需要更多資源、行動力和持分者支持,以百上千、成千上萬的「橄欖枝」累計起來,方可令更多年輕人一展所長,發揮及認識自己的能力,積極面向新常態下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