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 | 陳進雄 | 民主思路理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回歸25週年主題演講中,提出「青年興,則香港興」,社會各界因而更關注本地青年的全面發展,加強協助本地青年解決就業或置業上的困難,包括提出「青年發展藍圖」、鼓勵青年進入大灣區發展等等。然而,在叫喊支持的口號背後,政府或相關機構是否有進行成效評估?這些方案是否能夠真正幫助青年就業嗎?在移民潮下,政府如未能及時解決青年就業問題,很可能會引致青年人口流轉到更具潛力的地區方發展,形成青年人口斷層,嚴重打擊香港未來發展,變成「青年衰,則香港衰」。

我們民主思路的研究團隊近日就「青年向上流」這個題目作出深入探討, 期望可以幫助香港青年人走出困局,實踐「青年興,則香港興」的理念。

就「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進行檢討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內地16 – 24歲的城鎮青年近月的失業率已升至19.3% 高位,這意味著在疫情影響和國內外經濟形勢轉差之下,內地就業市場緊縮。在這個形勢之下, 香港青年被推往大灣區尋找新機遇,可以預計他們根本難以找到工作。我們認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在經濟下行週期和還未與內地自由通關之際推行,短期內不會帶來顯著的成效,所以政府應該集中力度支持香港青年在本地就業。

在港協助非專業青年就業或在職培訓

社會上的就業錯配,「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情況一直存在。專業科目畢業 (如工程師、會計、律師) 的青年,往往比非專業學科 (如人文學科、社會科學) 較容易就業。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可與業界緊密合作,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開設特定行業課程,如電子設備維修、資訊科技實用課程等,以專業認可資格的單元為基礎,安排更多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改善非專業技術人員的就業機會,提升技術行業的勞動力,鼓勵青年以進修技能的方式,加快向上流動。

制定本港青年失業率的KPI

自2009年起,本港勞動人口20-29歲的失業率往往比全港失業率的高出2%,在2021年,此年齡組別的失業率高達8.1%,較全港失業率5.2%,高出了2.9% 。既然特首堅持「以結果為目標」,沒有清晰的預期結果,又怎會有政府部門的服務目標? 政府在評估青年如何向上流動時,應該考慮收窄青年與全港失業率的差距作為青年政策成效KPI 之一,既能反映青年就業情況,又能易於監察,提升各方評估青年政策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