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A15 | 慎思學行 | 黃頴灝

主席在七一講話,首先用大歷史觀帶出中華民族五千多年及嶺南文明的歷史底蘊,及香港因鴉片戰爭被割讓的中國百年近代史,接着香港以和平方式回歸祖國後的制度安排,就是「一國兩制」的由來及最好安排。

 

提出四點必須

第一要點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就是要香港人堅守一國的信念,「一國」原則愈堅固,「兩制」優勢愈彰顯,大前提是保障國家安全利益及身分認同,則兩制的發展空間及自由度就更加明顯。第二的是中央政府對特別行政區擁有全面管治權,這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源頭,自治權力的來源有先後由來邏輯。第三是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政權必須掌握在愛國者手中,即參與政府管治及選舉等都需要是愛國者,任何參政人士不止要承認國家主權現實,這只算是公民層次,參政者還要表現出真心擁護國家及憲法秩序的層次。第四就是維持香港的獨特優勢,有別於內地城市,香港擁有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普通法制度,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香港不應盲目跟隨及成為內地省市,我們需要維持自身的獨特性及優勢,這才是對國家及香港最好。

四點「由治及興」的希望

第一,政府及議會需要提高治理水平及廣納人才,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需要同市場更好結合起來。制定政策的局方及執行政策的政務官員需要具有產業思維,以往政府認為批地撥款等就是對行業扶持,例如環保回收業,政府多年前把批出土地給業界做環保園及二十億回收基金申請,但都市回收率由二○一○年的百分之五十二跌到二○二○年的最低百分之二十九,問題是行業不能單靠基金或土地就可以發展起來,還需要不同的政策例如污者自付及生產者責任稅補貼等,主事及執行的前綫官員因而需要更熟悉相關行業,方能有效制定及有效執行政策。第二,不斷增強發展動能,我們需要注意用語是「動能」,即是一種有持續推動的發展動能,不是無以為繼的開始,也不止是一個方向,更不是年期長達十年二十年的發展藍圖,而是一個實質的五年或一年計畫,可以在短期內看得出階段性成果,即「有數追得番」。第三,讓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即不能再一面倒扶持某一特定的固有利益團體,或盲目追求經濟發展而忽略基層,發展要惠及全港市民,前兩點是執行力,這是政府的再分配能力。第四要造到共同維護和諧穩定,建立包容共濟、自強不息的社會。這是一個由治及興的四部曲,一個有次序及層次的「希望」,最後主席更直接指出要引領青年認識到國家發展大勢及對民族有自豪感,要幫助解決青年人「四業」問題,這算是第五點「希望」,某程度這些都是由治及興的KPI。

 

總括而言,如在香港只要辛勤工作,就能夠改善生活,上到樓有屋住的話,這就是香港人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