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慎思而行 | 朱柏陵

習主席早前於香港二十五周年的演說中,提及到香港要保持本身的獨特性。同時,最近亦有輿論,認為香港要盡快全面「去殖民化」。一方面,香港已經回歸祖國二十五年,大部分剩餘的殖民地產物,實在沒有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如果「去殖民化」矯枉過正,便可能把一些良好的傳統除去,影響香港固有的獨特性。因此,在這兩個議題前,我們要理性討論,但求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廢除紀律部隊的英式步操,或更改一些尚有殖民地色彩的法律條文中的字眼例如「女皇陛下」等,本人是非常贊同的。因為,這些殖民地產物本來對社會發展和社區和諧,沒有任何正面作用。可是,一些香港法制中的傳統例如法庭禮儀和大律師行業,便應好好被保留。首先,法庭禮儀(包括法官服飾)的目的是令人感到法庭的莊嚴和嚴肅,這樣可以令普羅大眾尊重法庭,服從法庭的判決,令法庭可以無懼無私地判案,使司法更獨立。而大律師是一個獨立的行業,每一名大律師都是獨立地執業,不屬於任何機構。

所以,大律師可以獨立地分析每一宗案件,只以法律為依歸,不考慮其他因素。因此,獨立的大律師行業可以加強法律服務的專業性。而且,大律師的培訓是專注於法庭內的訟辯,當事務律師轉聘大律師後,把法庭訟辯交給他們,自己可把省下來的時間開拓業務,把香港法律專業服務推廣至不同的地區(尤其是大灣區)。如果只是因為「大律師」這個名稱令人有所誤會,大可把「大律師」改名為「出庭律師」,不需把現行有效的分工廢除。

須加強中國歷史教育

最後,本人認為「去殖民化」的最好方法,是加強中國歷史教育,把中國歷史成為高中的必修科。學習中國歷史,其實就是一個尋根之旅。國家過去的興亡盛衰,以至今天政制的由來,都可以從中國歷史學習,使我們的下一代可以感受到,自己也是國家歷史巨輪的一分子。同樣地,我們也不需要過分否定香港殖民地的過去。只要我們正確看待這一段歷史,學習前朝曾造福香港的政策制定,謹記過去華人難以出頭的日子,在國家的支持下,自強不息,我們必定可以在與國際「通關」後,再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