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思路同意,香港為著要減低塑膠對環境及健康的污染,並履行香港作為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的責任,香港有急切需要盡快實施更具體的減廢藍圖,立法並落實管制即棄膠餐具是整個藍圖中重要的一步,民主思路喜見香港政府近年致力源頭減廢、推動無塑海洋,並希望政府同時投放更多資源及提供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援,把握特區政府推行再工業化的時機推動循環經濟。環境局已於2021年7月9日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為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收集市民和業界意見,以制訂規管框架並訂明計劃的未來方向。民主思路於2021年8月19日舉辦了工作坊討論計劃落實的細則,與會者討論後得出以下四大範疇的建議:

 

  1. 建立明確的走塑時間表並適時檢討以迅速作出調整

 

民主思路參考了外國類似的管制計劃,包括亞洲其他國家如南韓、台灣等,政府均為各落實階段設具體時間表,訂下回收目標,以便監察計劃實施成效及進度,並適時作調整及加強相關方面的支持。即棄膠餐具使用量驚人,回收率偏低,塑膠污染問題刻不容緩。民主思路同意政府應分階段實施管制計劃,為業界及市民設適應期,但建議政府縮短實行期至9-12個月,並把第一階段目標落實日期推前至2023年。

 

  1. 政策執行細節

 

2(a) 計劃應涵蓋所有類型塑膠即棄餐具,包括但不限於發泡膠

 

我們同意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即棄發泡膠餐具予本地的最終消費者(包括餐飲業處所及私人宴會),但認為計劃應同時涵蓋所有類型的非發泡膠塑膠即棄餐具,同時亦應包括魚菜巿場所通用的發泡膠載貨箱,以更全面防止廢塑膠進入生態環境。

 

另外,民主思路同意有特別醫療需要人士,及醫療處所等所使用的塑膠物品能獲得豁免。

 

2(b) 為各種類塑膠制訂鉅細靡遺的質量評級準則

 

我們認識到不同類型的非發泡膠類塑膠在棄置後對環境的影響不一,如不當棄置,對生態環境將造成嚴重而且難以偵測的傷害。例如「氧化式可降解塑膠」暴露於空氣中一定時間後便會分解成微少的塑膠粒,滲入土壤或海洋,最後更有可能進入食物鏈,禍害不比發泡膠少。我們同意管制各類型塑膠即棄餐具,並同時禁止對環境有隱藏禍害物料的應用,如上述的「氧化式可降解塑膠」,以堵塞漏洞。

 

民主思路建議政府與相關的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為各類型塑膠制定詳細的評級準則,仔細考量各類型塑膠在生產、運輸、使用後的環境成本、被不當棄置時對環境的禍害及回收的複雜程度等,把塑膠歸類到不同等級的組別。再依照評級準則,淘汰低等級的塑膠種類,並鼓勵生產商、分銷商及食肆生產、引入及使用高等級的塑膠。

 

2(c) 完善回收配套

 

可生物降解物料等製成的餐具要在某些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如温度濕度等)才能被分解,如被棄置於堆填區則無法發揮其環保效益,違反計劃源頭減廢的原意。因此,要達到減少海洋塑膠及源頭減廢的效果,處方必須同時確保即棄替代品在用畢後,需要得到妥善回收。

 

公眾教育及宣傳活動對增強市民的回收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透過教育消費者外,教育塑膠生產和零售商亦尤其重要。政府應考慮增設易達和便利的專屬回收點和設施,如規定餐飲業處所在當眼處放置餐具回收桶,引導市民分類回收較零碎而且容易丟失的塑膠餐具。如資源許可,環保處也可考慮以先導計劃形式,在餐飲業處所熱點如美食廣場和商場等,設置如入樽機般專門回收即棄餐具的智慧回收系統,透過獎賞增加回收即棄餐具的吸引力。

 

至於將被廣泛運用的替代品,如「生物基可降解塑膠」即棄餐具,由於它們被分解的條件大多與一般有機回收物不同,需分開處理,環保署可考慮推廣更多可食用的即棄餐具,讓O-park園區可以處理。另外,由於即棄餐具回收和分類困難,回收價值偏低,環保署亦可謹重考慮是否需要開設專門處理「生物基可降解塑膠」餐具的回收設施。過去研究指出,傳統塑膠替代品如「生物基可降解塑膠」因成分複雜,不適合轉化成肥料,因此,署方有需要儘快增撥資源,研究可在本地大規模發展的可降解塑膠升級再造項目,配合香港再工業化的願景。

 

2(d) 鼓勵跨部門協作 杜絶生產和銷售商向香港進口低品質評級塑料

 

發泡膠輕便而且便宜,一向是受歡迎的即棄餐具制造原物料。民主思路認為要有效地全面禁止發泡膠本地銷售,需要先從源頭杜絶本地生產商,政府亦需要跨部門協作,海關和食物及衛生局將成為重要的把關和執法者,兩部門必須緊密合作並仔細分工,協力監察發泡膠進口及在地使用的情況,並分別向進口商及食肆商戶進行教育工作,徹底打擊低品質評級塑料流入本地市場。民主思路強調,走塑責任應由生產和銷售企業開始,在政策道義上,管制賺錢方總比管制消費者更合乎「生產者責任制」原則。

 

  1. 過渡期配套

 

3(a) 強化即棄餐具回收網絡

 

現時香港每天堆填約200公噸塑膠餐具,當中大部分為即棄膠餐具,署方估計香港每年棄置約146億件膠餐具。即棄餐具輕巧而且體積偏少,容易丟失而增加收集的難度。它們難以分解而且零碎,一旦流入海洋將對生態環境及海洋生物造成極大的傷害。雖然收集即棄膠餐具將比收集其他回收物有更高難度,但為有效預防塑膠碎片造成生態災難,政府必須盡快擬定並實行中央回收即棄膠餐具計劃。

 

參考酒吧及食肆玻璃樽回收計劃的寶貴經驗,有業界人士指商戶不參與類似回收計劃的主因,通常是因為缺乏儲存空間放置回收物,而回收商則因為需要減低營運成本而減少收集次數。因此,署方可考慮以先導計劃形式,於餐飲業處所熱點,如連鎖式餐廳和美食廣場,向商戶分發專門回收即棄餐具的回收桶,並增設人手每天清理,提高參加計劃的吸引力。長遠更應把計劃逐步擴展至全港各區,尤其接近郊野及海岸的餐飲業處所。

 

3(b) 鼓勵生產商及食肆發揮創意 發掘更環保的替代品

 

管制計劃其實也能帶來商機,鼓勵商界發揮創意推出更環保而且處理成本較低的替代品。早年率先在西方國家興起的走塑概念,短短數年間便成功引導市場開拓各色各樣的新產品,例如以意式麵食或餅乾製成的飲管,因為使用食物材料制作,可以一併跟廚餘處理或用後直接食用,是源頭減廢的有效方法。政府可考慮以獎金形式鼓勵本地設計師及食物製造業進行相關的研發。

 

  1. 以環保文化取代即棄文化

 

城市節奏急速令即棄文化盛行,低成本而且輕巧的塑膠自然成為受歡迎的即棄包裝物料。要徹底改變即棄文化,不能只靠禁止某種即棄物料,長遠更應該提高所有即棄包裝的成本,包括較環保的替代品,鼓勵食肆營造自備餐具友善環境。

 

除加強公眾教育外,商界對走塑文化的支持尤其重要,要走塑文化盛行,必先讓走塑選項跟使用即棄餐具同樣方便。事實上,地區綠色組織,如綠領行動,已在過去一年開始在地區試行以認證及印花獎勵模式,鼓勵餐飲業處所及市民支持走塑外賣。透過向參與商戶發認證、編製網上地圖方便市民查閱參與商戶地點,並以印花派發的方式,鼓勵商民合作,宣揚實踐走塑文化,計劃更是獲得環境運動委員會資助。此外,坊間也開始有外賣平台與回收商合作,以積分獎勵形式鼓勵食客回收已清洗的餐具及容器,以換取折扣優惠。上述計劃均說明獎賞及認證模式一般較受商界及大眾接受,民主思路喜見業界的積極,並希望署方參考有關宣傳模式,如發出走塑認證、誘導食肆以獎勵計劃形式,鼓勵食客廣泛參與走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