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20-10-15 A15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江肇恒
隨着民主派一眾立法會議員決定留任,民主派大致形成議會、街頭和國際三條戰綫的策略。當中的國際戰綫,即向外國政府尋求援助,並對中國及香港官員進行制裁,受到不少人擁護。這些人打着亮麗的旗號,標榜港人和歐美大國擁有共同的價值,一方面要宣揚民主、自由的理念,一方面要阻止中共以威權的手段對外擴張和侵略,香港、新疆、西藏,以至全球各國都被他們認定為受害者。
怎樣才算和平崛起?
然而,現實是,中國一直在採取不干預(non-interventionist)的對外政策。希臘前財政部長、歐洲知名經濟學家瓦魯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近日在一個論壇上回應美國記者的提問時說道:「中國在海外沒有任何軍事野心。以非洲為例,雖然中國一樣希望獲得非洲國家的天然資源,但她沒有像西方國家一樣以軍事手段殖民和破壞這些國家,甚至濫殺無辜。相反,中國願意為她們修橋補路,以軟實力換取關係。」再看看些數字,外界估計,美國目前擁有的海外軍事基地超過三百個,而中國則只有寥寥數個,哪國更符合「侵略者」的描述,顯而易見。在國際舞台上,中國近年最常強調的是全球化、公平貿易等概念,最近又在聯合國大會上承諾在二○六○前實現碳中和,被視為對抗氣候變化的重要一步。試問,這些價值不是西方社會一直認同的目標嗎?說到底,中國的發展挑戰到的並不是冠冕堂皇的「普世價值」,而是西方大國實實在在的利益。對這些國家而言,借針對中國以維護自身的利益無可厚非,卻怎樣也稱不上道義行為。
特殊的邊陲
至於中國對待香港、新疆和西藏的立場,更不能用同一種思維來看待。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閻小駿在《香港治與亂:2047的政治想像》一書中便提及,北京和香港是政治中心與政治邊陲的關係。中國在處理邊陲問題時遵循領土統一、主權治權不可分割等原則,但同時奉行文化多元主義和允許地方自治,前提是不影響中央利益。簡單而言,當香港、新疆或西藏出現獨立的思潮,這就關係到大一統和國家安全的問題,中央不得不管。其實,這種思維不是中國的政治語境下獨有,聯合國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就清楚訂明,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等權利並非絕對,而是受限於國家安全之下。中央對香港的形勢加以管控,與西班牙政府打壓加獨運動,都是出於同一考量。
因此,這種聯合疆獨、藏獨勢力以及西方國家以對抗中國的想法不僅不切實際,亦對當前的地緣政治形勢存在曲解。中國的崛起對很多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障礙,但只要我們放下偏見,便會發現其處理邊陲問題和外交關係的手法並沒有違背國際關係的邏輯,相反,更比不少大國負責任得多。
民主思路理事
江肇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