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2018-02-02

我們愛自己的孩子,是天理和親情的實證;但不爭的事實是,我們兩代人的看法很多時也有天淵之別。在嚴慈之間我們有否需要有所取捨、如何面對,毋庸置疑,本身已是一門頗為複雜的學問。若然在這些問題上,再滲入一些政治考慮,那本來已是複雜的問題便變得更難解決了。

大學生辱罵老師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社會上普遍有三種看法:第一種謂辱罵他人是一種言論自由,外界不應批評;第二種謂不要問年輕人行為對否,先要問為何他們有這種表現,意思是這是老師的錯、制度的錯、社會的錯;第三種謂為何社會這麼多不公義的事不處理,偏要責難年輕人?看了這些「回應」,真是哭笑不得。我們談的不是這些。把討論扯到那樣遠,放在政治顯微鏡下爭取政治本錢,只是顧左右而言他而已。問題核心只有一個:我們孩子的待人處事態度應是怎樣。不用說尊重他人是民主的最基本元素,是多元社會的基石,是最低的道德標準;我們談的只是一種最簡單的做人道理,社會倫常。

如果我們認為今天年輕人的德育不及其他政治議題重要,這是一個不同價值觀互相比重的問題,也是我們這一代的問題。今天有人認為政治高於道德,不用在兩者間取得平衡,這是我們這一代的悲哀。從這角度看,確實錯不在孩子。

湯家驊

民主思路召集人

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