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指數 (2018年7月)

香港回歸20週年,民主思路著手進行「一國兩制」概况的民意調查及編製指數,供社會人士及決策者參考。指數的數據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我們委託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有關「一國兩制」的民意電話調查,另一方面參考國際性的自由指數及民主指數,就香港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比較。 

國際性的自由指數及民主指數涵蓋全球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昰維持香港的自由及民主是「一國兩制」的重要部分,與民調評價編製的指數同樣具參考價值。 

研究結果撮要 2018年7月

「一國兩制」概况:民意調查及指數編制

第三次報告

項目負責人:宋恩榮教授(民主思路理事)

本研究結合從民調評價編制的指數及從國際機構評價編制的「自由民主指數」,編制成「一國兩制指數」。

指數:

 6.53 

回歸20年,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評價,一直未有一個客觀的量度。在2017年年中香港回歸20週年之際,民主思路首次發佈「一國兩制」指數,作為香港實踐一國兩制的客觀評價。該指數為以下A、B兩項指數的平均值:

  1. 指數A為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評價指數,我們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就「一國兩制」的各個層面進行第一次電話調查,
  2. 指數B為「自由民主指數」,取自國際智庫對自由和民主水平所編製的指數。

在本報告中,我們每半年進行民意調查及收集國際指數的最新數據,更新指數A及指數B,從而更新「一國兩制」指數。2018年初,我們發佈了第二份報告。除了更新指數外,還推出了嶄新的「一國兩制」輿情指數,使用大數據技術衡量1998年至2017年底香港報紙對「一國兩制」的情緒,進而探索對民意的影響。

從2017年末至2018年中,指數A由4.98上升至5.05,指數B則由8.04下降至8.01。「一國兩制」指數因此由6.51升至6.53,增加了0.3%。

由此可見,香港市民對「一國兩制」的評價有所改善。從「一國兩制」輿情指數可見,香港報章對於「一國兩制」的情緒也有改善。可是,國際社會的見解有別於本地觀感,這相信與國際媒體對「佔中」和旺角騷亂案件的負面報導有關。

在本報告中,我們委託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進行第三輪電話調查編製指數A,反映2018年中的狀況。我們亦根據國際數據更新指數B。在「一國兩制」輿情指數方面,我們收錄了截至2018年六月底的報章報導,檢視報章對「一國兩制」的情緒。在本報告中,當不同組別間或不同調查之間的評分差異達統計學的顯著水平,將會特別註明。如未有註明,則代表評分差異在統計學上不顯著。

  1. 報告的評分變化

三份報告的評分很有可能受到2017年中至2018年中的政治爭議影響而變化。第一份與第二份報告之間發生以下受廣泛關注的事件:

  • 高等法院裁定四名立法會議員宣誓無效;
  • 「13+3」示威者被判入獄:13名反新界東北發展及涉暴力的示威者與強行進入公民廣場示威的「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被判入獄;後者本來被判處社會服務,免受監禁,然而政府成功覆核刑期。2017年8月,上訴法庭向他們判處6至13個月監禁,更提出更嚴厲的量刑準則予未來涉及暴力的大型非法集會案件;
  • 十九大工作報告強調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
  • 立法會透過修訂議事規則限制拉布;
  • 中國訂立國歌法 ;
  • 立法會通過關於高鐵「一地兩檢」安排的無約束力議案。

從2017年末至2018年中,即第二份與第三份報告之間,以下爭議也值得關注:

  • 「雙學三子」案件上訴至終審法院。終審法院以技術因素推翻監禁判決,但認可上訴法院對未來涉及暴力的大規模非法集會案件所提出更嚴厲判刑指引;
  • 立法會經過漫長辯論後,於6月14日通過「一地兩檢」議案;
  • 《國歌法》的本地立法程序將於2018年下半年展開;
  • 本土民主前線領袖梁天琦參與旺角騷亂,於6月11日被判處6年監禁。

上述事件可能令市民和國際智庫對「一國兩制」的評價有負面影響,惟第三輪調查於5月23日至6月2日進行,未能涵蓋6月11日裁決的梁天琦案,因此事件帶來的影響未能納入調查結果。不過,「一國兩制」輿情指數涵蓋截至六月底的新聞情緒,能夠反映判決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