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g Pao Daily News 2019-07-12

D05 | 時代 | 法政隨筆 | By 湯家驊

 

《逃犯條例》修訂引起軒然大波,激發了無數年輕人參與暴力抗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究竟這股憤怒和不信任緣起何時?有人指出其中一個重要源頭應該是政改失敗。香港人爭取民主歷時三十載,但卻要到了這世代才爆發了不可收拾的浪潮。怎樣走下去似乎還看年輕人的激情能否改變一切。

在任何地方,政制改革也是一個敏感難題。在香港,「一國兩制」令問題更為複雜。簡單而言,政改最少涉及三大持份者:北京政府、建制派和民主派。特區政府身為促進者,必須在這三大持份者間不斷周旋,希望能在憲法上、政治上和現實上找到一些能容納共識的空間,實在談何容易。

另一重要因素是各持份者對建立民主的意願和決心。這份意願和決心因應不同的政治考慮和現實需求在不同時段,並非一般人所想像的那麼強大和堅定。

最重要的可能是大家對建立民主的政治目的和期望有所差異,並存在一定的甚至難以解決的矛盾。民主派對公民提名的堅持和《基本法》所規定的選舉委員會之存在,便正是這種矛盾的體現。如何克服這種矛盾,最終要看爭取民主的意願和決心是否大於一切,在這爭取過程中有否妥協的準備和爭取階段性成果的智慧。這種錯綜複雜的考慮恐怕並非今天的年輕人可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湯家驊 民主思路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