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炒」之後

修例風波向國修例風波向國際社會求援,新一遭是盼望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每年查證香港的自治程度,考慮是否制裁官員、改變獨立關稅區待遇,促成「攬炒」。自何志平與孟晚舟案以來,香港悄然捲入大國角力的漩渦中心,被指為北韓掩飾非法交易,陷於伊朗運油輪事件,又涉嫌輸出軍事技術,這張「香港牌」打得正響。香港亂局是多方勢力的博弈,「攬炒」難以達到玉石俱焚的境地,遺下的傷痕卻久久不能磨滅。現在看來,民主退潮的先兆萌生,為文明社會敲起警號。

民主倒退現象萌生

第一,社會制度的信心危機。半民主議會的認受性先天不足,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卻鬧雙胞胎,削弱僅餘的合法性,自是荒謬。警察是合法使用武力的執法機關,但是警暴、濫捕的疑問不絕,即使事後有如七警案、朱經緯案等判決,市民對警權管治的芥蒂不是一年半載能夠放下。就連法庭也不能倖免,先是有人帶着政治動機染指陪審員名單,後來又有人指責法院放生示威者,可以預料政治事件的審判糾纏到庭外,公然動搖司法制度。

第二,假新聞肆虐。後真相時代沒有權威的消息來源,人們散播滿足自己情緒的資訊,大多無法辨認真偽。新屋嶺的酷刑、女示威者的眼傷、內地武警的混入,傳聞四起。太子站示威者死亡之謎,縱使港台和消防闢謠,資訊仍然不透明,市民渴求真相心切,選擇相信傳聞的大有人在。雖然媒體以直播記錄實況,不過現在改圖、剪片技術普及,未來加上「deepfake」等人工智能合成影像,面對以假新聞還擊假新聞的風氣,不論陣營均難以招架揑造與虛構的謠言。

放下標籤擺脫病態社會

第三,身分政治白熱化。本來源於團結弱勢社群的平權浪潮,由多元包容走向分化對抗,演變成旗幟鮮明的部落主義。抗爭前綫的雙方被「起底」,資料庫任人查閱,視私隱如無物。政治審查無孔不入,網上表態的員工被解僱,飲食購物要按黃藍商戶抵制。白色恐怖蔓延至校園,警員子女被杯葛,逆權學生被告發。活在互相仇視的病態社會中,哪有予人放下標籤的空間?

社區對話或許可以緩和繃緊氣氛,不過觀乎黃背心運動的經驗,全民大辯論重塑共識後,儘管大部分示威者退場,零星衝突到今天還沒有完結。反修例運動無大台,游擊式的地區行動可能持續,無休止的抗爭不會令香港復原。社會創傷未瘉,文明倒退率先浮現。政權更迭有時,民主文化的衰落卻不是一代人能夠挽回。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

星島日報
A18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