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家驊:憶三李
若問誰是我生平最喜愛的詩人和詞人,必然要數李白、李後主和李清照了。讀書時,我們笑言稱他們為「三李」。老師要我們死記背誦三李的作品,百般無奈只好聽從,但私底下怨言不絕。也許多多少少有點反叛心態,詩詞是死記下了,但內容背景卻不求甚解。
年紀大了,人成熟了,發覺應該多謝老師;時至今天我們不但還能背誦這些作品,更開始能仔細咀嚼這些詩詞背後的意境,欣賞中國文學的美妙。與此同時, 對他們的詩詞深感讚歎之餘,又不時為他們的身世感到無奈。
三李可說同是注定命途坎坷:李白在官場仕途崎嶇,多次被流放入獄,最後病死他鄉;李後主後半生鬱鬱寡歡,亡國之餘,據說因為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而送掉了性命;李清照因為夫死之後又遇人不淑,最後流離失所,客死異鄉。這些故事彷彿告訴我們只有命苦才可以寫下驚世之作。
當然,中國還有很多偉大的詩人和詞人,但對我們來說,三李的故事特別深刻。清末民初是中國最苦難的時代,也有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最後可能要數到毛澤東了。但新中國成立後,鮮有聽聞家傳戶曉、寫出感人如三李作品的文人,令我不禁自問,是否國家穩定了、生活富裕了便出不了好的詩人和詞人?
三李的作品廣為人知,不少人更是可以琅琅上口,這是我們的文化遺產,也可說是無形的國寶。今天的年輕人,有多少知曉這些國寶正等待他們發掘?唉!可能時代真的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