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更新版】
2025年4月14日
民主思路今日發布研究報告,深入探討國際商業社群對香港營商環境的看法。本項研究由香港特區政府「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聚焦在港外籍專業人士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評估,重點分析近期法律及政策變動的影響。報告同時收集了外商對政府經濟推廣成效的意見,並就提升香港國際形象提出建議。
研究團隊在過去一年間通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和街頭調查展開研究。於2024年5月至10月期間,研究團隊與來自四大洲的12家外國商會代表進行了訪談。此外,團隊於同年9月19日至10月7日在香港外籍人士主要聚居地開展街頭問卷調查,成功收集超過600份有效問卷。調查採用分層抽樣方法,確保受訪者國籍覆蓋香港外籍人口的主要分佈情況,包括來自西方國家、東南亞國家、南亞地區、東亞地區及其他亞洲地區的人士。
本港經濟展現韌性 七成外籍居住者看好前景
儘管過去五年香港面臨重大挑戰,研究顯示本地經濟根基依然穩固。調查發現,70.46%受訪外籍人士對未來五年本港營商環境持「中性」或更樂觀態度,受訪商會代表亦呼應這一趨勢,但指出本地正面對迪拜、利雅德等新興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
研究同時揭示了,企業在過去五年的具體營運變化:約40%的受訪外籍人士表示其在職企業經歷了規模縮減或裁員,22.9%的受訪者表示有關鍵人員或部門遷離本港。然而,38.71%的企業表示未受這些社會及外圍變動影響,反映相當一部分企業仍保持穩定運營。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指出:「政府引進重點企業成效值得肯定,但吸引具潛力的外國中小企同樣關鍵。我們的訪談結果顯示,這些企業常因規模受限而被排除在政策討論外。作為國際商業中心,香港應珍視經濟多樣性,積極培育優質中小企。」
國安法評價呈兩極分化 商界與個人反應迥異
調查顯示,46.03%受訪者認爲國際商業社群受本港國安法所影響表示憂慮,以負面情緒占主導;具體行為改變包括:避免討論時事(39.97%)、減少社交媒體活動(30.48%)、降低參與民間團體活動(15.98%)。但近三成(30.15%)表示行為未受影響,反映社會存在明顯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外國商會代表普遍認為有關立法對實際商業運作影響有限,部分更指出其母國的同類法律比香港更嚴格且實施已久。
在國安法的資訊獲取渠道方面,受訪者主要依賴社交媒體(61.68%)、親友交談(60.20%)及國際媒體(40.13%)。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潘學智指出:「研究結果顯示外籍人士大多依賴非正式渠道瞭解國安法,這些訊息可能摻雜對香港的負面或誤導性認知,進而影響其對法律的觀感。」
在港外籍人士與海外存認知落差 宜聘發言人對外解說
研究亦揭示在港外籍人士與海外人際網路對香港的認知存在明顯落差。在港外籍人士對香港安全、言論自由、政治反對空間及法治的評價,普遍比他們預估海外同儕的看法更為正面——91.94%受訪者認同「香港是安全城市」,但僅81.05%認為家鄉親友會持相同觀點。
有受訪商會代表坦言,近年西方與國際媒體對香港的報導傾向負面。許多商界領袖自覺有責任運用在地經驗,主動糾正這種認知偏差。
針對特區政府的傳播策略,調查結果顯示過度強調正面敘事反而會削弱讀者的情感共鳴。湯家驊建議採取更平衡的溝通方式:「面對負面消息,當局應坦然面對,在加強正面宣傳的同時,避免過度辯駁。適時展現包容態度,巧妙運用幽默化解矛盾,往往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我們亦建議聚焦在港外籍人士的實際福祉以提升其歸屬感。同時可設立專項溝通渠道,委任具親和力的發言人,及時回應海外關切,定期更新香港發展近況,以此建立長效的溝通互信機制。」
最後,民主思路衷心感謝特首政策組的支持,並期待與各界專家携手合作,一同創造更美好的香港。
關稅風暴下的香港選擇:以數據立足,以韌性前行
民主思路就近期美國向全球加徵關稅發表有關研究報告。面對美國對中國及香港商品加徵145%關稅的舉措,召集人湯家驊認為儘管政策充滿挑戰,研究顯示香港的實際受影響範圍有限,市民毋須過份恐慌。
研究報告指出,根據美方統計,香港本地出口至美國僅為468億港元,佔全港出口總額約1.03%。進口方面則達2,176億港元,暫時未受波及。美方制裁只影響香港部分對外貿易,未能撼動香港自由港功能與整體經濟穩定性。
值得關注的是,美方多次暫緩甚至改動關稅執行細節,讓出口商無所適從。例如,數天前頒布對電話、電腦的豁免令,後來作了澄清,暫時只豁免少數精確儀器設備 ,這使貿易伙伴認為美方朝令夕改。不過,受影響產品如成衣、玩具、電子配件等本地出口規模有限,可透過調整供應方向輸往日本、韓國、東盟等替代市場。研究報告亦指出,2023年香港對東盟投資高達150億美元,中國及東盟市場需求強勁,香港作為全球最繁忙航空貨運樞紐,具備快速轉向出口通路的能力。
民主思路認為,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本,佔GDP超過90%,對美出口非經濟命脈。至於內地設廠的港商,雖面臨壓力,惟可透過政府支援如轉型補貼及出口轉向,緩解挑戰。
對此,民主思路提出以下建議:
一、鑒於美港貿易數據差異,政府應主動說明雙邊統計方法的差異,避免數據誤讀引發市場恐慌,並與國際夥伴協調數據標準,提升貿易談判的公信力;
二、針對關稅政策影響,政府應為本地出口企業提供精準支援,協助其適應新形勢,同時強化自由港功能,吸引非美市場的進口及轉口業務;
三、協助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提供物流、融資及市場推廣支援,確保本地出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四、密切關注美國政策動向,與業界合作加速市場多元化佈局,穩定出口表現。同時呼籲公眾理性看待短期波動,避免過度反應;
五、為在內地經營的港商提供針對性支援,例如轉型補貼或開拓新市場的協助。同時加強政府與公眾的溝通,穩定社會信心,鼓勵各界以韌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
總結,香港要做的是齊心協力,以靈活與堅定,將危機轉化為全球重整佈局的機會。
合照:民主思路_國際合商業社群對香港營商的認知-態度和行為研究_記者會 --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左)及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潘學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