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的影子
明報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不知怎的,一間法國電視台派來一隊採訪隊,要拍攝一些香港的成功故事。一番溝通後,我們同意到灣仔拍攝訪問特輯。
最早的回憶是居住在灣仔春園街。站在這兒時居住的街口有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陌生是春園街已面目全非,熟悉是這裡依稀還找到一些往日的影子。街口還是有一間麻雀館;那幢3 層高、殘舊不堪的木樓,今天已是一幢石屎唐樓,但樓下仍是一間舊式飯店;旁邊蹲着看租賃連環圖的小巷還在,但公廁已不見了。
那些年,一家八口便住在這裏2 樓一間不足100 呎的板間房。板間觸不到天花,也觸不及地面,便是輕輕細語鄰房也能清楚聽到,所以幾伙人沒有任何秘密。沒有廁所,小解在廚房,但大解便要到樓下公廁。晚上公廁有不少道友,所以我們入夜怎樣想也不敢到公廁去。廚房永遠有積水,牆上一個又一個洞,很多蚯蚓爬來爬去;不覺得艱苦,反而認為蠻有趣。
哥哥中學畢業後找到一份工作,我們便搬到隔籬的利東街一間稍為大少許的梗房。六兄弟姊妹睡在一個小閣樓,父母便睡在下面。利東街有很多印刷舖,後來轉為製作喜帖,因而又名為喜帖街。今天的喜帖街已完全找不到往日的影子了。這是典型的香港矛盾;留不住過往的集體回憶,只換來單調的城市發展。還幸至少居住環境是改善了。
訴說兒時的故事只換來女主持滿面不相信的表情。也罷!信不信是他們的選擇。心中只在想,兒時那班一起歡笑闖禍,終日在修頓球場遊玩的街童,今天去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