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殺伯仁
明報 | D05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全的香港,但還總是避不開烏克蘭戰爭的新聞。差不多每一天,朋友在社交群組中均會激烈辯論;不少人說普京是「殺人兇手」,也有人認為澤連斯基是咎由自取,危害自己國家的騙子。遇上這些激烈爭論,我會盡量避而不語,免得朋友間互傷和氣。儘管如此,有時我也會按捺不住,試圖降溫之餘也希望大家正視一些基本事實。
毋庸置疑,戰爭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以說戰爭是邪惡的。戰爭便是戰爭,但戰爭從來也不是兩軍交戰那麼簡單。歷史上有哪一場戰爭不會殃及平民、殺戮無辜?譴責發動戰爭者只是看到問題的最後階段。假如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是過於屈辱,你說希特勒能得到國民上下支持而得逞嗎?假如民國初期不是極度腐敗分裂,日本軍國主義可以有機可乘嗎?事實是,每一件事也有因果,動手的人是不對,但並不代表在旁推波助瀾、製造戰爭的人沒有責任。
沒錯,我不殺伯仁正是這個意思。當國際間出現不公平、不正義、不平衡的形勢時,戰爭便成為一種甚具吸引力,甚至避無可避的選擇。很多人討厭政治,認為政治是醜惡的,是骯髒的。我不反對這看法,但政治其中一個重要功能便是避免戰爭發生。澤連斯基不懂得這點,所以伯仁因他而死。拜登、佩洛西之流懂得這點嗎?你看台灣會否成為下一個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