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A08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潘學智
移民是香港人的永恒話題,最近有民調機構發現,每四人有一人計畫移民,比半年前微升。事有湊巧,上一個月民主思路也發表民調,移民意願卻比半年前顯著下跌。兩份調查一升一跌,不少人問筆者應該怎樣解讀,更令人好奇的是誰較準?
調查設計不盡相同
首要原因必然是兩份調查在不同日期完成,代表不同時間的民意。隨着政治氣候緩和,移民意願減弱本來是遲早的事,不過政治一天都嫌長,香港疫情在近期急速惡化,特首評分從兩年來的高位,跌落兩年來的低位。市民的移民意願受外在環境影響,社會現狀牽動的即時情緒,會概括地反映於他們對香港的種種評價,包括對特首的滿意度,也包括離開香港與否的考慮。
問卷字眼的不同,也直接影響調查結果。香港民研詢問市民「現時」有沒有計畫永久離開香港,結果由去年八月的百分之二十微升至今年三月的百分之二十四;民主思路則詢問市民「未來五年」有沒有計畫,結果由去年七月的百分之三十三,大跌至今年一月的百分之二十三。前者更受當下觀感波動,後者更貼近短中期趨勢。借此一提,中大亞太所也有進行相關調查,問卷是「假如有機會」的話會否移民,最新數字是去年九月,每一百人有四十二人想移民,比另外兩家機構高出近一倍,可見遣辭用句的影響!
北上避疫及專才流失更嚴重
來到技術層面,雖然兩項民調均將數據加權,使之與全港人口分布匹配,不過加權幅度差天共地。民主思路採用隨機抽樣的電話調查,由電腦生成所有可能的固網和手機號碼,接觸面更闊,需要調整的幅度較小。香港民研則是網上調查,電郵發放給主動登記的市民,結果六千七百名受訪者中,近九成是民主派支持者。建制派只有四十二名,需要倍大超過二十五倍,中間派也要倍大幾倍,才符合真實的政治版圖。這種內部群組的網上問卷,回應速度快,在商業世界的市場調查有其價值,科學水平卻比不上民意調查的黃金標準——隨機抽樣電話調查。
無論怎樣計算民意,目的也是想衡量移民現象的規模。BNO簽證的申請宗數逐季下跌,去年第一季剛推出時是三萬四千宗,第二季三萬宗,第三季二萬四千宗,第四季只剩一萬六千宗,這不是移民熱潮冷卻的證據嗎?事實上,移民只是人才流失的其中一個片面。我們指出,最近兩年香港人的北上避疫潮比移民外國潮大一倍,內地和外籍專才也從來港變成離港。疫情導致的人口流失,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移民海外,情況更嚴重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