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與民主

星島日報 |A08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湯家驊

香港特首不受歡迎從來也不是新聞。大家可以數數回歸以來,有哪一任特首,特別是臨近換屆期間,支持度不是跌至谷底?有人不斷問,這是甚麼原因?是特區二十多年來始終缺乏領袖人才,還是因為我們沒有民主?老實說,不少人認為民主是萬應靈丹,是一個終極目標而不是一種演變過程;有了民主,所有事情也可以解決,在民主制度下選出來的領袖必然會為社會所接受,所以特首民望低是因為沒有民主。因此,有人會因為沒有民主而盲目地日夜盡力以謊言歪理攻擊特首;也有人會因為沒有民主而希望中央廢棄現任特首令自己可以黃袍加身;總之一切皆是民主之故。但事實是否當真如此?

美國人對總統信任度徘徊30%

讓我們看看最近一些國際民調。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二○年的最新報告顯示過半數成員國,特別是一些自我聲稱最為民主的國家之支持度不能過半;例如美國國民對政府的信任度只徘徊於百分之四十的水平,法國和英國更低於百分之四十。美國著名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二一年的報告顯示無論克林頓、布殊、奧巴馬,以至特朗普,他們的國民信任度,特別是臨近換屆期間,大多徘徊於百分之三十左右,甚至更低;而在各個不同黨派眼中,這些美國總統的信任度更可以低至百分之十。

英國也不見得好到哪裏。著名的進步政策智庫(Progressive Policy Think Tank)在去年的報告中便發表了一項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六十的英國人認為英國政客只是為了滿足一己私利而辦事;認為政客們從國家利益出發的,只有少於個位數字。奇怪的是,既然政客是英國人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為何他們每次也會選出如此不濟和不可接受的人來管治國家呢?

回看一項美國著名大學研究卻顯示超過百分之八十之中國人信任政府及認同國策。你會問,中國不是沒有民主嗎?民主不是反照民意的制度嗎?為甚麼結果會是相反?究竟是中國人愚蠢,還是英國、美國人愚蠢?還是民主制度出了問題?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民主制度,選出來的領袖認受性反而比有民主制度的國家所選出來的領袖為高?如果民主制度是一個終極目標的話,那麼這終極目標不是極之令人失望嗎?

民主制度內的死胡同

也許答案不在一個國家或地方是否有民主制度;也許答案是人民的要求不是那麼容易滿足,這與有甚麼制度在某程度上可能沒有甚麼直接關係。在這個民粹和個人主義泛濫的世代,任何政府要滿足每一個人的期望和需要着實不是那麼容易。加上貧富懸殊問題、資源分配不足或不夠的問題、種族、宗教、社會階級,以至政治意識形態之分野,更加深了不同人直覺上對政府的有效運作存在很大的差異。

民主制度的弱點可能在於對一個尚未有何謂優質民主意識的社會,民選制度只令政客和社會聚焦於選舉前的一剎那,政客如何贏取選民的一時支持,而非整體改善社會福祉的長遠工作。政客為了要當選不惜不斷追逐民意,盲目接受、甚至引導選民的誤解和歪理,許下一些無從實現之政治承諾,到頭來只會令選民極之失望。從選民角度而言,只求滿足自我,漠視整體利益,也沒可能不會失敗而回。結果是,制度令所有參與者均長期囚禁在一個反復循環的死胡同之內。

著名英國政治家邱吉爾曾經說過,民主是最壞的制度,所有已嘗試更壞的制度除外。到了今天,我們只是盲目追求民主而再不認清民主制度的弱點對症下藥的話,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