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選特首

星島日報|  A07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潘學智

大年初三,先向各位讀者拜年,祝大家虎年一切平安。老虎威風凜凜、生氣勃勃,有多重形象和寓意,深入我們的文化。霸氣彪悍的是龍精虎猛,雄偉險要的是龍盤虎踞,險象環生的是龍潭虎穴,實力非凡的是臥虎藏龍。特首選舉提名期將於月尾開展,五年一度的龍爭虎鬥即將上演。今天借節日氣氛,談談虎年對下任特首的啟示與期盼。

面對危機保持警覺

中國文化對虎的威猛近乎崇拜,古代帝王調兵遣將的信物以虎為形,稱作虎符,一半發給將領,一半由皇帝保存,兩半相合才能調動軍隊,是軍權的象徵。《山海經》記載一位地位極高的神明,人面虎身且有九尾,名叫陸吾,掌管天之九部。相傳被天帝差去協助大禹治水,討伐水師共工。炎黃大地戰鬥力強的動物不少,崑崙山下本領超群的神獸也凡多,但只有能夠統領四方,具王佐之才,方能委以重任。

西方不出產老虎,對牠的想像或多或少只是兇殘的野獸。吉卜林的《叢林奇譚》將老虎謝利可汗寫成大反派,因仇恨而誓要剷除被狼群撫養成人的主角。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在茱麗葉墳前決意尋死,說自己比餓虎更兇猛無情。《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則多一分哲思,主角因船難失事,在救生艇上與老虎共處。其實老虎代表主角的獸性,與人性一起掙扎於海上求生的過程中,互相依賴又互相防範。危機四伏的形勢,能激發保持警覺的本能。今天地緣政治波譎雲詭,戰爭離我們並非遙遠,更需要具備這份憂患意識。

帶領香港重新振作

面對老虎的威脅,傳統智慧教導我們避免正面衝突,可以調虎離山,亦可以坐山觀虎鬥。初生之犢不畏虎,是閱世未深不自量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有視死如歸的意味。不過,最愚蠢的還是與虎謀皮、養虎遺患。毛澤東說抱着「老虎屁股摸不得」心態的人,不可能成功。鄧小平更形象化,他說六十歲的老虎屁股、四十歲的、二三十歲的,都得摸。為官避事平生恥,若要有所擔當,便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覺悟。

說起來,香港也曾被冠以虎名,與南韓、新加坡和台灣並譽為Asian Tigers,喻其經濟騰飛之力量。翻作中文時改虎為龍,即亞洲四小龍。這四個地方是後工業經濟發展的楷模,不少地方爭相仿效,俱以虎稱之。愛爾蘭在九十年代經濟迅速增長,塞爾特之虎自此崛起。然而峰迴路轉,遇上歐債危機被打進歐豬五國,從新星變為負累,近年又再成為歐洲經濟表現最好的國家,疫情期間甚至逆勢增長。愛爾蘭的教訓是,縱使經歷災難性的金融風險,虎落平陽被犬欺,也有重新振作的一日。香港現狀說好不好,說差不差,展望未來五年我們能夠一躍而起,龍吟虎嘯!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