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失靈的解藥

星島日報 2020-03-05 A10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潘學智

疫症襲港,亂象叢生。市民瘋搶口罩、糧食、日用品,群眾恐慌折射公共安全的缺口。醫護罷工加上物資短缺,令公共服務受到嚴重阻滯。修例風波耗盡公眾信心,政府徵用檢疫中心和隔離營,認受性低落勝不過鄰避效應的抵抗。評論指香港出現「失敗國家」的徵兆,貌似盧布危機下的俄羅斯,又如經濟崩潰的委內瑞拉,不是無中生有。

「失敗國家」聳人聽聞

失敗國家的說法由來已久,近年再次受人關注,源於國際社會上出現存亡成疑的成員,繼而成為潛在的全球安全威脅。美國和平基金會及經合組織分別編製「脆弱國家指數」和「脆弱國家報告」,涵蓋社會凝聚、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人類安全方面。全球治理能力最薄弱的地方為也門、南蘇丹、索馬里、敍利亞等,莫一不受內戰連連、政府淪陷或經濟匱乏所纏繞。

但要將香港與上述地方視為同樣貨色,未免聳人聽聞。全球恐怖主義蔓延之時,香港尚能處之泰然,亦未受難民危機困擾。年初的長者生活津貼改革,調高金額和受惠人數,接近全民退保(周永新教授語)。輪候公屋者可獲現金津貼,紓緩租金壓力,嘗試應付財富不均。香港再次登上全球IPO集資榜首,資產管理規模(AUM)更遠超區內競爭對手東京和新加坡。

民主化挽回認受性

香港遠遠未陷入「失敗」的境地,不過政制失靈卻是擺在眼前。《財政預算案》擺脫基本法107條的量入為出原則,人人一萬,本來換來陳茂波任內最受歡迎的《預算案》,但香港民研的跟進調查則顯示民情只是曇花一現,兩日後便掉至最不被滿意的一份。派錢也無法挽回認受性,香港的管治危機隨時面臨「民望滯脹」的階段,可以預期短期內幾乎無政可施。即使政府的管治盟友在立法會選舉後,可以重拾一定公民授權,問責團隊的認受性維持低位,極其量只能苟延一個施政困難的弱勢政府。

民主思路早前發布一國兩制指數,詢問市民認為能夠延續此制度的有利條件。「維持高度自治」仍然是市民的首要選項,「經濟維持繁榮穩定」以往是第二有利條件,首次被「政制進一步民主化」超越。溫和派與非建制派均愈來愈重視民主化,跟反修例運動的訴求相符。港澳辦與中聯辦換馬,無論有否具問責意味,抑或路綫改變,四中全會就對港政策早已有指導性的決定。其中提到完善行政長官的任免制度,相信普選承諾尚未絕迹。港人的聲音響遏行雲,只有擴大民主成分,才能挽回認受性,避免落入不論政策好壞,均被人民厭惡的塔西佗陷阱。

潘學智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研究)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