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朋友與敵人

星島日報 2019-12-05 A10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湯家驊

部分香港人成功爭取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引來大批港人在中環集會「感謝」美國國會。大會聲稱有十萬人出席,警方估計不及一萬。無論真正出席人數為何,不少人樂見美國政府為制裁香港作好準備,實令不少旁觀者感到驚訝。究竟這所謂《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對香港的影響為何?

首先,單純從學術角度來看,所謂《人權法案》只是一項政治工具,所談的所謂「人權」主要是指某種形式的政治權利。毋庸置疑,香港是全世界沒有民主,卻又是最自由的地方。這是不少國際智庫公認的事實,沒有人改變得了,美國人更加改變不了。美國國會所針對的,是特區的政治制度。世界上沒有太多有關政治制度的準則,美國人若說特區的情況不可接受,他們便動用法案下的機制,沒有人可以提出異議,也沒有人可以阻止。

美在港年賺300億美元

有人說法案只是針對制裁某一些特區官員,並不影響香港的經濟發展,這是掩耳盜鈴的說法。老實說,法案其實有一個假設,便是很多香港官員渴望移居美國,這是否事實,公眾自有判斷。法案的重點是要求美國政府每年檢視香港政治狀況,從而決定是否繼續「賦予」香港獨立關稅區之優惠貿易地位。這完全是美國政府的決定,不需要有任何理由、任何藉口。他們可以隨便對中國、墨西哥、歐盟,甚至加拿大增加關稅,有誰可說不?但取消優惠關稅對貿易有何影響,那卻是另一回事。

根據官方數字,美國每年平均在香港賺取三百多億美元的利潤。這是接近二千四百億港元的貿易逆差。取消了獨立關稅地位,明顯地最大受害者會是美國商人。沒錯,美國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但所佔的貿易比率只是百分之六點六,相比內地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貿易率,可說是小巫見大巫。以市場而言,美國與東盟或東南亞市場也是小巫見大巫,分別在於港美貿易主要涉及高科技零件及服務行業,特別包括金融行業。假若港美貿易逆轉,特區必須進一步開拓這兩方面的對外市場。在這方面我們留意到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分別是台灣(第三位)、日本(第四位)、新加坡(第五位)、南韓(第六位)、印度(第七位)、馬來西亞(第八位)及泰國(第九位)。這些地方的市場佔有率總和超過我們的貿易比率的四分之一,實在不容忽視。

我們不能沒有祖國

從這些數字及貿易角度看,我們可以放棄美國,但不能沒有祖國,也不可以沒有東盟國家。假如香港真如美國所願成為一政治獨立體,失去了內地市場,橫看豎看,美國也救不了香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誰出賣誰,大家心裏有數。

看過以上的數字和事實,誰是香港的朋友和敵人,大家應該心裏有數。我們沒有全面的民主,但我們的自由度和核心價值確始終是令世界側目。有哪個地方或國家會在槍林彈雨中一面倒阻封其中一個政治陣營,作任何選舉活動下,仍然冒着全軍覆沒的風險,舉行一場安全有序的自由選舉,令支持政府的黨派全軍覆沒,相信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做得到,美國肯定做不到。誰最自由、最尊重政治權利,大家有目共睹。

湯家驊

民主思路召集人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