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出路的道德責任

A13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By 潘學智

Sing Tao Daily | 2019-06-20

 

兩年前開辦的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第二屆學員畢業在即。政策研習單元由他們自擬題目,政治、經濟和民生均有觸及,尚待處理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上周的匯報中,有人挑了個香港不得不正視的大難題:如何釋除市民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疑慮。一方面,為二十三條立法和落實雙普選,同樣是憲制責任,終須解決;另一方面,部分叛國行為的概念含義不清,存在誤墮法網的風險,難以放下戒心。但凡牽涉內地的政策,信任問題將會成為焦點。當年如是,現在如是,釋除疑慮談何容易?

 

恐懼政治難成出路

市民對中國的深層次恐懼根深柢固,總是香港一個難解的結,還會在複雜時局愈綁愈緊。就以二十三條為例,由中美外交角力觀之,國家安全的界綫會因應國家利益而調整,美國恣意封殺華為便是從此入手,將來香港對國家安全的理解會否隨着中國的利益轉變?蘇洵說過三人越谷的寓言,謂世人皆受形勢驅使。若猛虎逼近,膽怯的人也能跨越淵谷,如履平地。設或未來無法逐步消解種種疑問,當恐懼這無形之虎再臨,民情沸騰之時,大規模示威和衝突均可預期。

新社會運動於上世紀末期興起,近年偶有衰落的迹象,常見原因包括缺乏領袖去整合訴求,進退失據削弱道德光環等組織與策略上的缺失。已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厄斯金的名篇《才智乃道德職責》,談人人都有一種道德義務,去認清某一行為帶來的結果是好是壞。良好意願可能會導致惡果,只有具備才智者,方能考慮事情的所有選項,克服恐懼,創造機會,把善意實踐在正確的出路。

 

憤怒民氣無法維持

訴諸恐懼與憤怒的民氣,最初也許能爭取到政權讓步,熱情退卻之後多數無法維持。「黃背心」運動本來聲勢浩大,每逢周末集會,自去年底至今超過三十次。但是左右兩派並存的示威群眾,未能凝聚可供接受的解決方案,曠日持久令運動失去重心。當中的激進派開始採取黑塊戰術(black bloc),身穿黑衣的蒙面抗爭者毀壞、搶劫、縱火,紛亂蔓延更使民意逆轉。上月,「黃背心」的代表於歐洲議會選舉慘敗,得票率只有半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國內支持度也重回運動前的水平。

面對社會不公義,市民有發怒的理由。筆者是九十後,身邊不少青年朋友也會選擇走上街頭,完全明白他們的初心。習特會將於月底的G20峰會上演,全球矚目。圍繞氣候變化、財富不均等議題的示威已成每年的慣常活動,卻不一定和平進行。各國社運人士雲集,相信大部分能展現公民質素,最怕少數激進分子推波助瀾,重演前年漢堡峰會期間的警民衝突,還望場內場外的與會者安全為上。

 

潘學智民主思路理事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