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例》修訂 社會撕裂急須補

星島日報 | 2019-06-06
A13 |每日雜誌 |慎思而行 |By 潘學智

 

誰想到突如其來的《逃犯條例》會發展成撕裂社會的僵局?一方堅持彰顯公義的原則,希望將潛逃的違法者繩之以法;另一方關注人身安全的保障,不欲拆除兩地之間的防火牆。議案要在七月立法會休會前審議,現時政府票數足夠、立場堅定,通過修訂的劇本無懸念進入倒數階段。可是聯署、集會和遊行動員的民意不容易化解,社會氣氛躁動不安。經此一役,官民互信急須修補。

 

港府釋疑力不從心

修例由台灣發生的港人兇殺案引起,連月發酵,到了事在必行的地步。對外而言,修例初期已有傳言指向孟晚舟事件後,中國尋求反制外國商人的法律工具;對內而言,記者在吹風會上提起肖建華案,外交部駐港公署明言通過修例,可以引渡藏身香港的經濟罪犯。即使不相信中美走近戰爭邊緣、走資洗錢動搖國本,後來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和韓正開腔支持,已反映推倒重來的機會微乎其微。

特區政府提出修訂方案,反對者視為小修小補,雙方差距始終存在。民間搬出「撤資論」、「跌市論」,預言外商嚇跑將拖垮經濟,甚至令樓市崩潰,雖屬渲染恐懼,但是社會瀰漫着對內地司法制度的不信任,卻是無比真實。西九高鐵站「一地兩檢」運作三季,風平浪靜,理應足以證明對跨境執法的顧慮乃誇大其辭,然而事實亦不見得當初持反對意見的市民有所改觀。內地的法治水平非港府能夠影響,要改變市民的印象,尚且未能靠實例去挽回,單憑官員的三言兩語似更顯得力不從心。

 

延續撕裂令人憂心

游說無功,未來立法會的分化不會消減。審議初期,建制陣營本非鐵板一塊,既有商界代表出乎意料地帶頭表達憂慮,也有議員不認同提高引渡門檻作諸多豁免。不過國際社會多方聲援,民主陣營聯同外部勢力反對修例,在中央眼中事件已經提升至國家安全層面,建制派立場只會愈趨強硬,製造又一遭非此即彼的拉鋸。「六九」遊行儘管聲勢正盛,可以預料修訂巍然不動,民情徒添悲壯。民主派以絕不退讓的形象重新整合,恢復二讀辯論後,法案委員會的亂象恐怕在大會再次上演,行政立法關係短期內難以解凍。

在香格理拉對話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明大國博弈對東南亞來說並不陌生,身為小國,要盡力和兩邊做朋友。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交鋒與碰撞,帶來糾紛與衝突,香港也從類似的歷史背景一路走來,妥協而生的「一國兩制」並不保證毫無矛盾。《逃犯條例》修訂落幕之後,撕裂隨時再次觸發。宏觀面對棋布錯峙的國際戰略局勢,中觀由勢成水火的政治陣營對壘,微觀可見於市民間的論戰移師至家庭、同學會、專業組織等社交群體。社會創傷不會自我瘉合,如果這一代香港人還未意識到要在兩極夾縫中營造斡旋空間,延續分歧才是最令人憂心的結果。

 

民主思路理事 潘學智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