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18-09-27
A17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By 宋陳寶蓮 王藝華
建設長者友善社區 促進樂齡家居
人口老化問題是香港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一七年度全球平均壽命報告,香港再次成為全球男女最長壽地區,女性平均壽命八十七點六六歲,男性平均八十一點七歲,並列全球之首。這說明香港長者服務和養老事業成績頗豐;同時,也預示香港面臨前所未見的安老挑戰。
八個範疇影響安老
「長者友善城市」認為單純提供長者福利不足以應對人口高齡化。為實現「躍動晚年」世界衞生組織倡導八個範疇:室外空間和建築、交通、住所、社會參與、尊重和社會包容、社區參與和就業、信息交流、社區支持與健康服務。前三個是關於城市的建築環境或硬件設施,與長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直接影響長者能否安全、方便、獨立的生活。後五個為社會環境或軟件設施,與長者的社會參與、歸屬感、自我價值息息相關。
迄今為止,長者友善社區已在全港落實執行,且饒有成效,但就全港而言,在長者友善社區的硬體設施範疇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據今年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公布,一六年香港約百分之九十一點九的長者居於社區,其中超過一半住在公共房屋;戶外空間,尤其是綠化帶面積相對欠缺;老年活動場所、康樂健身器材及便利設施也缺乏。香港有十五萬點三萬獨居長者,佔長者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點一,一方面「老人老樓」問題亟需解決;另一方面社區配套服務應特別關注獨居老人,為他們的生活起居提供輔助服務。
軟件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更大。具體而言,我們需要在香港社會提倡對長者的尊重,消除年齡歧視和對長者的刻板印象,提高社會包容,鼓勵長者社會參與。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資料指出,平均每天都有一名長者自行了結生命,香港長者自殺率比歐美國家同年齡人群高兩三倍。關注長者心理及精神健康,鼓勵代際共融,提倡尊老敬老,是安老問題的重要部分。社區中心提供的活動長者參與率一直不高,一個原因是長者參與阻礙未得到解決,如交通不便、社區環境設施有障礙、沒有朋友一同參與等。
軟件配合有待完善
另一原因是長者更有意願參與融合其它年齡組的社會活動。例如,英國、瑞典安排兒童訪問長者公寓,德國更是把幼稚園開進養老院,通過讓幼童與長者的定期交流,給長者單調的生活增添色彩,也使得兒童學會關心他人。美國的Experience Corp專案招募長者志願者為需要的小學生提供課後輔導服務,一方面有利於長者精神及身體健康,另一方面提高小學生學業。香港的長者中心應多設計提供長者感興趣的、有利於代際交流的文化、教育、康樂活動,也可以考慮多為長者提供志願服務的機會。
香港的城市建設,尤其是建築環境或硬體設施已達到相當程度的長者友好。接下來的工作在於更新社會環境或軟體設施。設計和實施安老配套服務,如社區養老健康服務還有待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提供長者需要的健康照顧和適合長者參與的康樂文化活動,亦是未來長者友好社區發展的方向。
宋陳寶蓮
民主思路理事
王藝華
盛頓大學(聖路易士)社會工作博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