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土地和房屋短缺的神話 「民主思路」召集人(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恩榮

星島 | 慎思而行 | 宋恩榮 2018-06-21

最近政府開展土地供應的諮詢,市民和壓力團體提出不少意見,不少是經不起推敲的神話,其中的佼佼者包括:

1.新移民使香港人口大量增長,是土地房屋短缺的元兇,香港要削減單程證配額;2.近年大量內地投資者搶高香港樓價,要禁止非永久居民買樓;3.香港有大量棕地及農地可供發展,政府使用收地的權力便可解決土地短缺;4.政府不願意收地而傾向通過公私合營發展新界土地,是「官商勾結」的明證;5.香港房屋和土地不患寡而患不均,需要大量興建公屋才能解決社會深層矛盾。

與新移民大量增長有關?

有關土地和房屋的神話,其實不止以上幾個,不過因為篇幅所限,本文只能處理第一個神話,澄清新移民並非房屋短缺的罪魁禍首。黃遠輝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沒有回應這個神話,是因為人口和移民政策並非該小組的職責範圍,只能夠留待筆者這一類「塘邊鶴」回應。

回歸後的二十年其實是香港有紀錄以來人口增長最緩慢的時期。香港從一九六一年開始便有準確的人口統計,從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八一年的二十年間,香港出生率較高,當年的抵壘政策(容許成功進入市區的內地難民居留)吸納大批內地人進入香港,二十年間人口每年平均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二點五。在一九八○年底,香港政府取消「抵壘政策」,遣返非法移民,同時與內地政府磋商,把單程證的配額限制在每天一百五十人,目標是減少香港的人口壓力。

自此香港的人口增長變明顯放慢,從一九八一年到一九九七年十六年間,香港人口每年平均增長率下跌到百分之一點四。在回歸後的二十年,隨着出生率進一步下降,而每年死亡的人數則因人口老化而逐步上升,香港人口每年平均增長率下跌到百分之零點六五,是香港開埠以來的最低水平。在一七年,香港人口只增加了三萬二千多人,而每年新移民數目有四、五萬人。 如果大幅削減單程證配額,香港人口便會出現負增長。問題的關鍵是:這樣是否對香港有利?

眾所周知,香港人口老化十分嚴重。按香港統計處一七年十月發表的最新推算,就是維持單程證配額,香港的勞動力在明年到二○二二年間,便會到達三百六十七萬左右的頂峰,之後便會出現負增長,勞工短缺會愈來愈嚴重,香港的經濟撫養比率也會不斷上升。今天香港的護老行業已經出現嚴重勞工短缺,如果大幅削減新移民的配額,何來人手照顧不斷增加的老年人口?

跨境婚姻流行 家庭團聚是人權

香港建築業也出現嚴重勞工短缺,根本難以進行更大規模的建設,建造業成為香港發展的主要瓶頸。香港建築工人不斷老化,平均年齡已達四十六歲,生產力難以提高。香港建築成本不斷上漲,成本之高令人咋舌。根據國際調查,香港建築成本僅次於紐約成為全球第二高,是以香港大型工程不斷出現延誤及超支。如果大幅削減單程證配額,何來人手大量增闢土地、興建房屋及發展新市鎮?

如今跨境婚姻流行,每年有三萬多香港居民與內地人通婚(即每天約一百人) ,這是香港人自由選擇配偶的結果,與政府無關。香港居民的婚姻,約四成是跨境婚姻,而家庭團聚是基本人權。港人與中國以外的居民通婚(例如與菲律賓人結婚),配偶來港定居都不受配額限制,只有與內地人通婚,配偶來港才受配額限制,輪候時間亦長達四年多,如果削減配額,輪候時間只會更長。難道我們只需要尊重港人與中國以外的人通婚的人權,不需要尊重港人與內地人通婚的人權?新移民一般較為年輕,對解決香港的工短缺和人口老化都有利,為何港人認為他們只是社會負擔而非資產?

宋恩榮

民主思路」召集人(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