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決定未來 民主思路理事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執行總監麥嘉晉

縱觀特區政府過去二十年的施政表現,我們都明白,即使政策方向正確,在施政對象和落實執行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過去一年,香港終於掀起了創業潮,直至一六年,便有超過一千九百家初創企業(startup)成立。新政府亦積極營造創科氛圍和扶持年輕人創業,特首林鄭月娥更親自主持創科相關的高層次督導委員會,把創新科技、智慧城市和創意產業作為重點項目,推動創業發展。

在推動創業發展方面,政府就必須意識到中小企和初創企業在本質上的分別:前者是將現有的產品(known product)在已知的市場(known market)推出給已知的客戶群(known customers);後者則是一個探索新產品、新巿場、新客戶群的歷程,在找對答案後成就一個新的經濟模式和消費行為,當中普遍會應用到高科技,Air b&b 和大疆便是近年的成功例子。中小企和初創企業對香港經濟的持續發展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惟意義卻不同,政府政策在推動創新產業時,必須小心留意。

對產業給予特殊優惠

現時香港在全球創新經濟的競爭中落後,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因此若要急起直追,政府對科技創新產業的支援不可或缺。而若要促進整體行業發展,從而增加長遠稅收,政府要做的便更多,如為創業者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給予科技創新產業特殊的優惠待遇、吸引科技人才、提高科技知識和技能等。筆者總結了全球不同創新經濟體的成功經驗,希望特區政府可研究以下三點比較大膽的政策建議:

1.提供稅收優惠和津貼,吸引創科企業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和總部

香港政府可以考慮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對符合條件而又願意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地區或國際總部的創科公司提供零至一成五的優惠稅率,吸引科技公司及人才。同時,若果地區總部以香港持有商品或服務的知識產權,它們可申請獲取知識產權的成本稅項減免。香港作為新加坡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這些措施至少可以保持香港在吸納創科人才及企業的競爭力。

2.提供完善配套,增加及強化創科企業的試點

除了提供基本的配套如研發辦公室、實驗室、會議設施之外,政府應以產業主導,思考如何規劃土地,興建不同主題的創業集中地,解決附近社區問題。對初創企業而言,能否在社區中方便地測試其產品或服務尤其重要。若果政府能在不同地區,就社區需要針對性地興建不同主題的創業集中地,如在落馬洲河套區發展以生態保育科技為主的生態圈,相信對相關的科研人才和企業來說,有很大吸引力。

帶頭鼓勵助打入市場

3.提供與政府協作的機會,提高創業者產品的認受性

政府還可以與初創企業合作提供公共服務。例如,新加坡的初創公司Health Food Matters Pte Ltd.與公立樟宜綜合醫院合作,為患有吞嚥困難的患者製作即食的口感改良餐。這種與政府合作的機會不但提高創業者產品的認受性,還鼓勵大型企業多與不同初創企業合作。此外,政府亦應考慮以身作則,帶頭使用本地初創企業已研發成功的產品和服務,幫助它們更易打入消費者市場。

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推動創科及初創企業的政策,如在五年內對創科的投入由現時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零點五提升至一點五,加上近期科學園和數碼港公布的發展計畫,都是值得支持和鼓勵的,但要真正有效鼓勵創業,政府還需為初創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支援,才可真正推動業界發展,不然的話,馬雲在日前一本地創科論壇中對我們特首政策分享的回應便真會一語成讖:「等到政府及政策準備好,一切已經太遲!」

麥嘉晉民主思路理事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執行總監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