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明報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不少人視愛情為既愛且恨的東西;但無論你想愛得轟轟烈烈,或只想人有我有,我們始終對愛情存有無限憧憬和幻想。我們不難發覺差不多所有現今劇集、電影、流行曲或多或少均有以愛情為賣點的元素。
有人說,這只是顯現出愛情的魅力;哪怕你不需要愛情,或對你而言,愛情已成過去,一個好的愛情故事仍是能令你會心微笑的。記得曾經有廣告以一句充滿羅曼蒂克的「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作為切入點深入人心,令人對產品念念不忘,便是這個道理。
儘管如此,中國人畢竟是一個較為保守的民族,在談論愛情時始終是比較含蓄。自古以來,我們對愛情的描述總是較為隱晦,點到即止。你可能不同意;你會說,我們不是有元宵嗎?那不是我們的情人節嗎?沒錯!據說元宵始於秦漢期間,皇帝於正月十五設立燈火祭祀,不少年輕人聚集欣賞綵燈而結上情緣,久而久之,元宵便變成了中國情人節。
描述元宵的詩詞不是那麼多,但也有一些頗有味道的作品。明代唐寅的《元宵》便有「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之佳作;又或宋代辛棄疾早已膾炙人口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些動人的描述便是在21 世紀的今天還是那麼引人回味。在這元宵佳節晚上,祝有情人「但願人長久」,人月兩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