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主派慘勝 還是建制派贏了? 資深大律師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星島 | 慎思而行 | 湯家驊 2018-04-05

很多人認為補選結果出人意表。雖然區諾軒在港島強顏歡笑說民主派是「慘勝」,大家關注點卻集中在姚松炎敗走九龍西;在建制派圈子裏,更有很多人手舞足蹈,大事慶祝「贏了一仗」,就連遠在北京的王光亞也說「結果不錯」。究竟是民主派慘勝還是建制派贏了?

還我們先看一看一些冷冰冰的數字。二○一六年,建制派在港島總得票為十四萬七千八百三十七,在今次補選中他們得票十二萬七千六百三十四,跌票率與一六年整體投票率相比少於百分之十五,建制派也算是在補選投票率不及二○一六年整體投票率比率範圍內,總算是交了功課。

九西一仗輸得心服口服

建制派在二○一六年於九龍西得票十萬零二千二百八十六,但在今次補選,鄭泳舜卻取得十萬零七千四百七十九票,進帳不多,但卻是逆投票率下降之勢而上。建制派以一個新鮮面孔、表面上有活力和衝勁的「年輕人」對決一個氣燄高漲、充滿着憤怒的前立法會議員,明顯地無論在人選方面、選舉議題方面和策略方面,均勝一籌,民主派應該輸得心服口服。

再看新界東,建制派在二○一六年得票十九萬七千四百一十,但在今次補選中只能取得十五萬二千九百零四票,失票大約四萬多,以比率計,大幅度超越投票率整體下降的幅度,令人感到有點奇怪。奇怪之處在於鄧家彪是前議員,在二○一六年也有參選,知名度無可否認可與范國威相比,加上他的選舉工程啟動遠比任何參選者早,相信他的廣告費亦極為可觀,假如建制派真的是齊心合力為他拉票的話,為何只有這樣的成績?

從這角度看,可能不難理解,鄧家彪的形象和選舉議題與新界東選民背景確有距離。新界東主要以中產為主,是泛民的票倉,以勞工民生議題出戰,不一定有絕對吸引力;相反,假若建制派推舉一位年輕、有中產味道的候選人,效果可能更佳。

話雖如此,從整體看,建制派的鐵票明顯地在選舉時是較可靠的;但鐵票效應可維持多久,卻始終是一大問號。特區的選舉文化也是令人擔心的重要一環。回看這次補選,無論建制或泛民,仍然糾纏於口號政治,以對立、憤怒為選舉主調。究竟這是對選民的一種不尊重,還是順應民意,確是很難分辨。特區缺乏的正是能在政治理念和論述上脫穎而出、帶領群眾走上較深層次的領域之黨派。從這角度看,泛民是輸了,但建制派也沒有贏了。

泛民缺乏自我檢討

我們對建制派在政治理念上難有較高的期望,但對泛民的期望卻可能是相當不同。既然自稱是民主派,對民主如何達標,應該有一番見地。民主不代表跟隨剎那民意,隨波逐流,更非只求力保議席而不求上進;此實非真正民主派所為。選舉結果見世之日,我們聽到的,也只是說「選舉工程做得不好」、個別參選人要「自己負責」等推砌之詞。把選舉成敗單單歸咎於選舉工程,是對選民的一種不尊重,也缺乏真正自我檢討、忠於原則的忠誠態度。

至於建制派只看「贏了」兩字,不求甚解,也是令人失望的。建制派的責任應該是維護建制,爭取民心所向,而不是但求選舉得利,議席有所增長。怎樣令市民對「一國兩制」、對整體社會更有信心、更能齊心合力向前走,建制派實責無旁貸。今次補選為香港每個人也上了一課,你可以學到甚麼,卻另有別論。

頂部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