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第八屆中國香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經貿部長會議在老撾萬象隆重召開。會議中,與會代表深入探討了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及投資協定的實施情況,以及區域與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加強與東盟成員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合作,已成為本屆特區政府的重要議程之一。然而,隨著雙方經貿合作的深入推進,機遇和挑戰並存,未來的合作充滿變數。
經貿合作的驅動力
一般而言,國際貿易的基礎源於不同經濟體的比較優勢,這促進各國互補並實現利益最大化。東盟成員國在資源和勞動成本方面的優勢,無疑為成員國與香港的貿易提供了助力。以菲律賓為例,該國豐富的礦業及農業資源吸引了大量來自香港的投資,增強了資源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此外,東南亞的整體生產成本低於香港,對於依賴勞動密集型流程的行業,如紡織和成衣業,具有明顯的吸引力。這些行業曾是香港經濟的基石,至今仍吸引著港商在當地設廠投資。
東盟的成立則創造了統一的市場和生產基地,便利了香港企業在成員國之間拓展業務。相對而言,香港在服務及專業行業擁有多項比較優勢,如健全的國際市場機制,這為東盟企業有效拓展國際市場及中國市場提供了方便。此外,社會制度環境也是促進兩地貿易的重要驅動力。許多香港家族企業早在上世紀初便與東南亞市場建立了緊密聯繫,並在數十年間持續深化商貿往來。
連結區域至全球市場
國家政策有效幫助香港成為聯通東盟與中國內地市場的「超級連接者」,這不僅促進中國與全球的聯繫,還加強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及進一步鞏固亞洲經濟一體化。在帶路政策的推動下,香港作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不單協助他們進入東盟市場,提升貨物和服務貿易的規模;同時也吸引更多外資流入香港,為特區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香港在專業服務、金融、航運和物流等領域擁有顯著的比較優勢,這將進一步強化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關係。有研究顯示,香港的專業服務能有助中國和越南貿易增長,而香港高度發達的金融市場則為東盟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選擇,進一步深化雙邊金融及貿易往來。
另外,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服務貿易,尤其在電子商務領域,將成為未來香港與東盟貿易合作的關鍵平台。東盟電子商務的巨大增長潛力和其大量年輕人口,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特區政府也在積極發展數字經濟,這樣,兩者的優勢互補將產生雙方有利的協同效果。
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
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為香港與東盟的貿易關係帶來了不確定因素。儘管各國認識到合作的潛在好處,對抗性的關係仍可能出現。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被廣泛視為影響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使東盟成員國在深化合作上採取觀望態度及保守立場。此外,特區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牽制,進而增加了貿易關係的脆弱性。
其次,東盟成員國之間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且缺乏強而有力的統一領導,使其對外經貿的發展變得不明朗,難以形成一致且穩固的合作模式。此外,儘管香港擁有如前所述的比較優勢,但其內部問題可能慢慢削弱貿易增長的勢頭;有研究指出,本港的商業運營成本持續上升,且本地英語優勢逐漸減弱,使東盟與香港的貿易合作大不如前,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
展望未來,香港在深化與東盟的經貿關係上任重道遠。特區政府需靈活應對地緣政治變化及內部挑戰,充分利用自身比較優勢,促進與東盟的合作,釋放雙方潛力,實現區域經濟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