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 靜思明路 | 潘學智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年2月發表,特區政府日前就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步入疫後復常階段,經濟回復增長。然而,香港經濟增長動力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加上資產市場持續疲弱,預計本年度特區政府綜合財政赤字可能會略超過1000億元,也就是連續五年錄得赤字預算。
政府收入未如理想,主要是受到環球利率持續高企、地緣政治、供應鏈布局調整等因素影響,導致股票和物業交易印花稅以及賣地收入減少,加上過去三年疫情,政府在收入減少之下需要撥出大量資源幫助市民及各行各業解難紓困,因此出現財赤是無可避免的。不過,持續的赤字經濟難免會影響投資者信心。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特區政府需要多方審視公共財政策略,重回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的理財原則,鞏固提升市民和投資者對香港經濟前景的信心。
力求收支平衡
面對財政壓力,行政長官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財政司司長帶領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並設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辦公室」,利用市場力量,槓桿市場資金和效率,為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基建的不同投資融資方案提供意見。政府項目的投資回報相對穩定,對官民雙方也有益處。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五鐵四路」陸續上馬,長遠有助於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但有人認為,若項目造價高昂,將會令政府財政儲備大減,而就基建項目發債亦等於先使未來錢。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市民對建造大型基建項目時融資方式、公私營合作等不同融資渠道的挑戰仍未全面掌握。
不少國家或地區在環球金融危機後,意識到長遠財政規劃的重要性,因此催生獨立規劃機構。
當然,香港的情況與其他國家或地區並不相同,但也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專業、中立的諮詢機構去檢視如何可持續地管理公共財政的做法。
例如,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成立超過十年,以獨立、權威的形象成為此類機構的模範。它是公營機構,有法定權力,類似香港申訴專員公署、私隱專員公署和平等機會委員會。辦公室得到授權取閱政府數據,每年按法例呈交最少兩份報告,預測不少於五年經濟及財政狀況,評估政府的財政目標,並且檢視福利開支的走勢。
建立市民參與機制
對於財政部門,第三方分析報告能夠就日常工作提供專業意見。對於持份者,辦公室令他們持續參與公共財政制定,保持良好溝通。對於公眾,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大大提升,增強對政府未來方針的信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內地與香港的經濟形勢不盡相同,具體的政策措施未必適用,但治國理政的思想對香港滿有啟示。財政預算不只徒具分配公共資源的工具性,更承載經濟增長和社會投資的全盤規劃,是發展願景和美好生活的執行框架。每份財政預算案也是凝聚民心的過程,特區政府可研究制定創造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建立爭取市民信任的參與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