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 靜思明路 | 湯家驊
美國政客打壓和抹黑香港特區的伎倆層出不窮,但來來去去也是環繞着怎樣進一步“制裁”特區的主軸。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日前通過所謂《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法案主要內容是,美國總統必須定期決定特區政府駐美經貿辦是否應繼續被容許運作;若否,特區必須在一百八十天內關閉三間駐美經貿辦。據悉,法案獲眾議院全體會議通過機會甚高,不少在香港特區經商的美國商人對此頗為震驚,也有不少香港商人問:美國是特區的重要貿易夥伴,那我們怎麼辦?
沒錯,港美貿易是重要;事實是,雖然過去幾年港美貿易數字不斷下降,但至2022年,美國仍是特區除內地外之最大單一貿易夥伴。最新官方數字顯示,美國進口佔特區總貿易額之4.2%(約267億美元或2009億港元),主要貨品包括我們是美國第五大酒類、第七大牛肉買家;以出口而言,2022年的數字是美國佔特區總貿易額之6.5%(約375億美元或2903億港元)。從這些數字可見,港美貿易逆差大約為100億港元。留意在這些數字中,絕大部分是中美貿易轉口數字。
再者,特區政府數字顯示,美國商人在香港大約有240間地區總部、430間地區辦事處及580間香港分公司。直至2021年為止,美國在特區的直接投資數目高達450億美元。
看過這些數字后,大家便開始明白了。假若特區需關閉駐美經貿辦,那麼受害最大的明顯是美國商人和投資者;因為駐美經貿辦服務的正是美國商人和投資者,主要工作是協助他們了解香港市場情況和協助他們投資到香港。出口和投資少了,賺少了中國和香港特區的錢,貿易逆差數字可能更大,那麼美國政客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嚴格來說,任何損害港美貿易的措施對任何一方也沒有好處。雖然港美貿易數字於過去四年均每年遞減至現時的大約4%,但少了一分錢的生意便少了一分錢的利潤。從經貿層面看,對香港而言美國政客的行為始終是負面及存在損害性的。
無論如何,假如我們之中尚有人存有一絲幻想,認為中美以至港美貿易會持續向好的話,美國眾議院外委會最新通過的法案便是當頭棒喝。不但如此,相信對中國和香港特區的抹黑和制裁,不但陸續有來,而且還會持續一段頗長時間。因此尋求和培養新的主要經貿夥伴已是刻不容緩;我們越早明白這點便越早能未雨綢繆,輕鬆應戰美國的敵對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