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藥劑專業在公院臨床實踐作用

大公報 | 靜思明路 | 龍家麟

現時藥劑專業在公立醫院的臨床藥理學實踐作用往往被輕視,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可考慮在醫院管理局與藥劑師相關的專業機構磋商協調後,提升藥劑師在臨床藥理學實踐中的作用。

這項改革不但可以使香港與世界各地的醫療實踐相一致,更可以提升病人護理的質量,預防醫生因為處方藥物而引起的醫療事故,還有助於累積藥劑師的臨床治療經驗,應用在香港藥物和生物醫學藥物研究方面,助力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國際化和開放的制度環境下,發展成為連接內地和國際的科研、藥物認證和市場開發的前沿技術合作中心,甚至生產中心。

事實上,早至十九世紀中期,國際社會已經承認藥劑師是有別於醫生的專業。香港藥學會在1949年成立,至今已有75年歷史。香港現時有3400名註冊藥劑師,但只有約1700人從事和藥劑專業有關的工作,其中只有55人從事科研、學術研究和藥物製造有關的工作。

擴大醫藥共同應診適用範圍

醫管局轄下七個聯網的醫院負責照顧全港96%的入院病人,但是藥劑師在不同專職醫護人員與病人比例之中人數最低,每一千住院病人只有0.6名藥劑師,相比其他專職醫療體系比例只有一半。雖然公立醫院藥劑師曾向醫管局反映人手不足問題,但局方並未調高藥劑師與病人的比例,公立醫院也沒有實行藥劑師在前線協助醫生處方藥物的改革。

現時藥劑師與醫生共同應診,協助醫生處方藥物的適用範圍,只限於深切治療部、兒科和腫瘤科。早前發生兩名醫管局醫生因為「開漏藥」,導致一名乙型肝炎病患者出現急性肝衰竭,兩度換肝後死亡的事件。涉事醫生事後被控誤殺罪,雖然控方其後撤銷控罪,但事件多少反映現時不設藥劑師協助醫生提供臨床藥物把關的機制,不單影響病人的醫療質素,某程度對公立醫院醫生、尤其是新入職醫生不公平。事件也反映現時公立醫療系統沒有善用藥劑師的職能,亦無助於紓緩公立醫院醫生壓力爆煲,出現離職潮的現象。

民主思路上月向行政長官李家超提交的施政報告建議中,提出上述建議,在場一位熟悉醫管局運作的官員也同意可以加快上述建議的改革步伐。此外,不少公立醫院藥劑師都歡迎適當減輕他們的配藥工作,和期待發揮更符合他們專業訓練的臨床應診工作。

助力生物醫藥技術發展

醫生的專業訓練是專注病徵、診斷病情和提供治療方案,他們未必有時間去查詢病人對藥物的反應和研究不斷湧現的新藥對病人的治療效用。再加上如果沒有足夠臨床經驗的藥劑師參與藥物和生物醫學研究工作,《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的四項重大任務中,要求園區建設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支持先進生物醫藥技術創新應用,有關任務或會延遲達成。

民主思路建議,政府與相關的專業機構商討後,將在兒科、腫瘤科等採用的藥劑師與醫生共同應診的模式,擴展到內科和其他專科病房,令香港的公營醫療模式與國際一致。此舉有助於提高病人的護理質素,減少醫生因藥物疏忽造成的醫療錯誤。也有助於藥劑師累積的臨床經驗,可使更多的藥劑專業人才成為社會的「知識資產」和人才儲備,帶動港深兩地生物醫藥技術發展。

TopOP-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