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慎思而行 | 陳進雄
英國這個民主國家近幾年政局不穩及脫歐公投,都揭示出西方民主制度的危機。就例如脫歐公投雖然給予每位英國公民參與的 機會,但由於脫歐問題複雜,一般市民難於理解,令複雜的政治問題和政策議題,在投票制度下變成過度簡單的二元選擇「脫歐」和「留歐」,當中不同的利弊根本不能夠被公投結果反映。公投之後,有英國研究機構發表的一項對大約一千九百名英國成年人所
作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八成六的人認為英國脫歐的情況糟糕或比他們預期的要更差,顯然投票結果和實際市民的期望落差很遠,「公投」還有用嗎?
民主本意「以民為主」
另一個例子是一六年由文翠珊上任開始,包括文翠珊在內的三名首相都不能順利完成五年任期,而剛卸任的卓慧思更加在短短上任四十五日便宣布辭職,成為英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短的首相。接棒人是前財相辛偉誠,雖然外界有不少人批評他的操守,但在保守黨黨魁選舉中,因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成為英國最年輕,同時也是英國首位非白人首相。反映了這些選舉結果對
英國人來說認受性甚低,得不到多數民眾支持,顯示出英國的選舉制度基本上沒法選出賢能去帶領國家。
英國的事例說明民主制度亦有缺陷,不能單靠民主解決社會上所有問題,它也會衍生大大小小的問題。不同國家的民主是有不同的形態及程度,因應當地的歷史、文化、地域等發展。我認為「民主」的本意就是「以民為主」,它不限於任何的管治或選舉形式,重點是管治的人是否真正能夠做到「以民為主」,以人民福祉為依歸。卓慧思就是一個反面例子,她上任不久就推出激進的減
稅、加大支出及加息方案,因急於表現個人能力,忽略市場及人民的接受度。
民主的選舉制度就是要選出最大代表性的代議士,推動以民為主的施政。要達致這樣的選舉制度,一個平穩的社會氣氛是不可或缺的,試問在一個動盪的時期選舉,極端激進主義氾濫,人們又怎能夠作出理性判斷呢?脫歐公投就是這個情況。
一個優質的民主選舉制度發展是需要循序漸進,不能過急,要隨着世界局勢、科技發展及人民需要等不斷進化、不斷修正。另一重要元素是選民要清楚自己的權利及義務,要積極參與。
回想起去年的立法會選舉,有部分市民對選舉的方法不滿而放棄去投票,使當時的投票率僅約三成,創歷年新低,這樣的結果只會令香港和民主選舉制度變得更遠。「民主」和「愛國」根本沒有任何牴觸,兩者是不可分割。不要錯誤地把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與民主劃成等號,期望更多人可以明白民主的本意,我深信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推行民主選舉制度是可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