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手中一票

星島日報|A12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潘學智

資審委審批完畢,立法會候選人正式入閘,進入競選時分。傳媒焦點轉向關心投票率,坊間也估計投票率只有兩成多至三成。這一屆選舉氣氛冷淡,自有因由,是無可迴避的事實。對抗派入獄、流亡、DQ,倖存者杯葛選舉,因而缺乏政黨動員;非建制派乘勢而上,但培養政治新星需時,未能借助明星效應吸引公眾眼球;建制派聽候差遣,連賽前熱身也按兵不動。

一兩點投票率足以決勝

畢竟市民的投票意欲受政治氣候影響,投票率高低大局抵定。不過,即使投票率偏低,總不會低於「五區總辭」的一成七。如盲目為推高數字而鑽空子,或者刻意隱瞞直選投票率,只會破壞制度,摧毁既定程序帶來的認受性,得不償失。況且,過去立法會功能組別存在已久,政府從無因為兩院制而修改投票率算式,現在改為三院制,也不見得有修改的基礎。更甚者,候選人均會委派義工到點票站監票,直選投票率瞞不了誰。

儘管投票意向的格局有迹可尋,選舉程序與競選工程仍有價值,對投票率可能帶來數個百分點的差別。而這數個百分點,正正是非建制派決勝的關鍵。過去的選情分析迷信「六四比」,其實投票率愈低,對建制愈有利,得票比例也會向建制傾斜,不能生硬地套用此比例於是次選舉之中。今年黃營對投票提不起興趣,希望議會起到監察作用的獨立人士和淺藍陣營又可能缺乏關注,得票比例變為「四六比」,甚至是「一二比」也非不可能。

以下參考近期選舉,試試以另一個角度推演。最近一次區議會全民狂熱,建制派吃盡奶力取得一百一十八萬票;最近一次立法會換屆選舉,政治氣氛稍遜但也不弱,建制派取得八十七萬票。以此盤點,非建制派需要取得的票數,保守估計要六十萬票,樂觀估計要近四十四萬票,相當於三成至四成投票率,才能穩佔地區第二席。

立會有監察作用 非橡皮圖章

政府無必要確保非建制勝選,但有責任鼓勵市民參與投票。豁免要求在票站使用安心出行,以減低巿民對私隱的憂慮,是衡量過公民權利和公共衞生的讓步。最近宣布設立邊境口岸投票站,容許居於內地的港人投票,是考慮到便利市民和法律規管的折衷。九月的選委會選舉,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個選舉,不容有失,警方基於安全理由嚴密布陣。經過上次經驗,相信下月投票日的警備可以相對放寬,免得過於敏感的市民以為正被監控看守,從而鼓勵更多人走進票站。

提名期間,不少候選人要爭取十張選委提名,困難重重。這張悲情牌取得媒體和市民關注,尚算帶來少許選舉氣氛。餘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或許要打一張監察牌,提醒大眾,議會始終有監察政府的作用。除了政制議題外,立法會仍然掌握政府撥款的生殺大權。過往非建制派從來未佔據過半議席,但仍然能夠得到媒體的鎂光燈,帶起政策討論,掌握議程制定的主導權。地區直選的十個議席唾手可得,希望議會發出多一把聲音的市民,莫要望斷江山了。

TopOP-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