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在何方
星島日報 2020-09-03 |A09 |每日雜誌 |慎思而行 | 江肇恒
過去一年,世界各地捲起一陣示威浪潮,示威者除了以行動宣泄不滿,亦喚起了社會及當權者對貧富不均、民主進程、貪腐等問題的警惕。亂象過後,我們期待社會經歷一系列的改革,以回應人民的訴求,但現實又是否這樣順理成章?就以五月尾激發的美國種族騷亂為例,雖然示威成功引起廣泛關注,但改革警隊的法案卻因兩黨的紛爭在參議院流產,而威斯康辛州最近又發生黑人被警員槍擊的慘劇,再次激起民憤,警暴和歧視問題看似沒完沒了。

  再往後看一點,二○一二年的「阿拉伯之春」雖然被西方社會視為新一代阿拉伯人對政治權利的覺醒,但八年過去,敍利亞、突尼西亞、也門、埃及等國家仍飽守戰火和動盪的政局摧殘,經濟未見改善。因此,要讓社會進步,我們不能停留在叫囂和泄憤的狀態,更要思考如何收拾殘局,推動實際的改革。

虛度的一年時間

  香港政府去年年底宣布成立獨立檢討委員會,以檢示社會動盪的成因及找出香港社會的深層次問題,原定今年二月公布細節,至今卻不了了之,早前更有報道指籌備工作已完全停頓。至於五月出爐的監警會報告所提的五十二項建議,仍需待保安局局長成立的專責小組逐一研究,進展不得而知。雖然示威的勢頭因新冠疫情及各種原因減弱,但官民關係、警民關係和行政立法關係仍然深陷谷底。回頭來看,我們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打破了很多我們珍重的價值和秩序,卻沒有得到甚麼。

改革由誰推動

  要改變現狀,不一定需要革命性的改變,循序漸進的改革往往更易實踐。但是,任何改革的前提,是掌握權力的各方都要展示適當的忍讓以及改革的意志,這些正是香港目前欠缺的東西。在特區政府而言,由於其舉動牽涉國家在國際形勢上的利益,政府不會貿然讓步,而示威浪潮退卻亦令改革失去逼切性。至於民主派目前仍然樂於透過政治化不同的議題製造輿論,務求保持支持者的抗爭熱度,同時博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要促進溝通,務實地推動除「五大訴求」以外的改革,恐怕跟他們的策略和利益相悖。

  在僵持的政局下,最吃虧的當然是普羅大眾,但我們卻只能靠廣大市民的聲音,向當權者及政客表達對改革的冀盼。從民主思路最新發布的「一國兩制」指數可見,自認為溫和派的市民雖然有所減少,但仍佔五十個百分比,可惜輿論,甚至立法會的議席卻長期由兩派主導,並有兩極化的趨勢。我們相信,溫和派的市民都樂意支持理性、務實的改革,壯大溫和派市民的聲音,以至將這些聲音帶入體制,將是決定香港何時能踏出下一步的關鍵。
TopOP-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