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與奮鬥
明報 2019-11-08
D05 | 時代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上星期,著名高爾夫球手「老虎仔」活士取得第八十二項錦標賽冠軍,成為有史以來奪得最多錦標的球手之一。這是鮮有的最高榮譽,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活士年幼時曾患口吃毛病?大家可以想像一個口吃的有色少年,在美國所面對的歧視會是怎樣。但活士沒有憤怒,只有一心一意地在他最喜愛的運動中發放異彩。
活士不是唯一的例子。曼德拉為南非黑人爭取自治和公平對待,因而被監禁連年,但出獄後他沒有憤怒,只有努力和囚禁他的白人政府共同尋求一個雙方可以接受的政治理想。回頭再看,昂山素姬又何嘗不一樣?她被軟禁多年,連摯愛的丈夫在英國病逝也未能奔喪,但恢復自由後她也沒有憤怒,結果在她極度不滿的政治制度下取得最後勝利。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指出一點,憤怒不是成功的秘訣。相反,很多時,憤怒是對爭取理想的一種障礙。憤怒蒙蔽了我們的理智,盲目了我們的視野,扭曲了我們的抉擇。今天的年輕人,實在太多憤怒了。回想我自幼家貧,一家八口只住在不足一百呎的板間房,父親長年失業,母親工作被歧視;我沒錢上學,終日流浪於修頓球場一帶與街童為伍。但我從沒有憤怒。我們需要的,特別是年輕人需要的,是奮鬥,而非憤怒。憤怒從來也不是解決困難的方法。希望今天的年輕人明白這基本道理。
湯家驊
民主思路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