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與國際視角看「一國兩制」分歧 By 民主思路研究員 潘學智

星島日報  2018-07-05
A17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By 潘學智

從香港與國際視角看「一國兩制」分歧

「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嘗試,有賴決策者與社會人士的共同努力。為確保「一國兩制」能行穩致遠,必須持續檢討,給政府與公眾一份可靠的參考。民主思路去年值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編制第一份「一國兩制」指數,每半年一次,今周發表第三份,嘗試全面地評價「一國兩制」的落實概況。

市民評分有改善

「一國兩制」指數由兩部分編制而成,一方面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民意調查,涵蓋九個核心元素(司法獨立、高度自治、民主發展等),是目前比較專門與全面的調查。另一方面則參考國際智庫對香港人權、自由及民主現況的評價,並比較香港與其他地區的表現,以彌補民調的主觀性。與半年前相比,雖然國際社會對香港趨向負面,但市民評分有所改善,令指數從上次報告的六點五一分微升至六點五三分,是可喜的結果。

調查結果凸顯兩個現象。第一,普羅大眾與國際社會的關注點有所不同,忽略任何一方都是未得全貌。言論自由是電話調查中,唯一一個評分下滑的範疇,不過國際社會的觀感恰恰相反,認為香港在此範疇得到進步。市民對言論自由減分,很可能由於最新一輪調查展開前,有兩位香港記者在內地遇襲。然而,國際觀察者可能更欣賞香港新聞業界的成果和發展,例如網絡媒體愈來愈成熟,發起多宗有影響力的調查報道,政府亦在去年開放記者會,接納它們進場採訪。

國際智庫給分向下

第二,「一國兩制」的評價受社會政經發展的綜合印象影響,不可能完全擺脫本地與國際形勢。整體而言,市民對「一國兩制」的評價與日俱增,不過國際智庫的給分卻拾級而下,箇中分歧有三個可能性。首先,林鄭施政興起溫和政治,令市民對未來感到樂觀,是國際智庫未能掌握的民情。其次,中國崛起惹來西方國家擔心其優勢減退,對華態度由合作轉向對抗,「一國兩制」首當其衝成為戰靶。再者,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一直忽視在西方媒體捍衞「一國兩制」,往往未能適時駁斥西方意見領袖的批評,維護香港的國際形象。

「一國兩制」是中央向特區許下的承諾,既要考慮香港市民的切身感受,也要衡量國際社會的信心。兩者的觀點與取態大異其趣,同時納入雙方意見可以互補不足,也能夠真實反映「一國兩制」的成就與缺失。展望未來,我們將會繼續每半年編制兼收並蓄的「一國兩制」指數,向中央、特區及民間代表交換意見,為總結「一國兩制」的得失謹盡綿力。

潘學智

民主思路研究員

TopOP-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