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國能解決問題嗎? 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

明報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2018-05-18

學聯主席張倩盈在立法會公聽會上說:「我一聽到國歌就想嘔!」聽了這話我呆了半天,國家做錯了什麼事,對她作了怎樣的傷害?怎麼一位大學生對國家有這樣深的仇恨?

這幾天我不斷反覆自問,為何這幾年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會這般的憎恨中國?活在香港的他們受過什麼苦難,忍受了何種傷害,被剝奪了什麼東西?思前想後,只有兩個字:政改。似乎沒有人想過,政改失敗是因為兩個最大持分者不能尋求共識。國家堅持根據憲法辦事,爭取民主者卻堅持要在《基本法》框架外尋求民主。但有不同意見,便可轉眼間視對方為十惡不赦的仇人嗎?

很多人說他們被壓迫,但我不覺得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巨大改變。與廿年前殖民地時代相比,我覺得我更多了自由,核心價值多了一重憲法上和法律上的保障。沒錯,於民主發展的期望上,我們需要有某程度的調節,但我們今天有的民主,是殖民地時代沒有的。今天的有限度民主,只要放眼將來,暫時應該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不應轉化成一種仇恨的心態。

除了政治分歧,我們的其他自由、所有核心價值、經濟發展的機緣,就算你不認為比殖民地時代更好,也難以說有重大倒退。沒錯,在曾蔭權的無為之治下,房屋供應出現了很大問題;但這是國家的錯、「一國兩制」的錯嗎?如非,那麼這股無名的仇恨從何而來?最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不相信中國,不接受「一國兩制」,不願意在特區土壤上生活。這樣的社會如何維繫下去?很想對這位張同學說,不用擔心,你最不願意生活在「一國兩制」下,你可能很快便能如願以償了。

星期五見報

民主思路召集人

TopOP-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