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慎思而行 | 湯家驊 2018-03-22
三月十一日的選舉雖說是補選,但卻是非一般的補選。最少在五區直選區中,有三區須進行選舉;加上一組功能組別選舉,若硬說當局「冷處理」這場選舉,令特區有人「忘記了」或「不知道」有選舉正在進行中,實是對選民的一種侮辱。
既然是一場重大的選舉,為何結果卻是如此令人吃驚?我指的是,支持泛民主派選票的失落。我們先看看一些簡單的數據;先看最令人矚目的九西。在一六選舉中,泛民主派共有十六萬票,其中近六萬票乃本土自決派所得。泛民主派在這次補選中共取得十萬票,那本土自決派的六萬票去了哪裏?
再看港島,泛民主派在一六年選舉中得票為二十二萬三千,其中本土自決派取得票數亦接近六萬,換言之泛民主派本身的票數應為十六萬四千多票。區諾軒在今次補選中取得十三萬七千多票,與泛民主派本身於一六年得票之數尚有一段距離。
支持者未過票 失傳統票源
至於新界東,情況更令人大惑不解。在一六年,泛民主派在新東得票達三十三萬四千,其中包括超過六萬票為本土自決派參選者所取得,與一六年補選梁天琦取得六萬多票相若。以此計算,泛民主派在新界東上次選舉取票應為二十七萬二千多票,與范國威取得的十八萬多票,差距比港島的區諾軒更甚。
屈指一算,以此籠統的計算,泛民主派在這次補選的失票最少近八萬票,若加上每區流失約六萬本地票的話,那麼實數竟然可能超過二十多萬。我們明白這計算是不公平的,但我們看的應該是大體趨勢,而非仔細數目。這些數字顯示最少兩個可能性:一、泛民主派儘管在選舉中得到本土自決派領袖之支持,但後者的支持者未必聽從呼籲「過票」予泛民參選者;第二、另一可能性是,若流失選票是跨黨派的,而並非單屬本土自決派的話,那麼泛民主派流失傳統票源則更為令人擔心。
回看建制派,他們在九西取票較一六年略增。在港島他們少了二萬票,但跌票比率仍少於一成五,與整體投票率跌票比率相若。建制派在新東失票最多,高達四萬票,但與泛民相比,始終沒有太大顯示他們有失民心。
另一點我們要留意的,是三區中,雖說每區有大約六萬票,在過往選舉中投給本土自決派,但這些是否全數屬本土票也有商榷之處。另一可能性,是這些包括一些不願投給建制或泛民兩派的人士;在他們心目中,在建制泛民間,他們寧願投給一些年輕新面孔,希望在政治分立的形勢中取得突破。但宣誓風波過後,令這些人對本土自決派完全失去信心,因此無論提出甚麼選舉議題也始終不能令他們願意再出來投票。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一六年的總投票率為百分之五十八點二八,比這次補選的總投票率百分之四十三點一三高出一成五;但從得票數字看,一六年泛民主派總共得票為七十一萬七千,在今次選舉中,泛民共得票四十二萬六千,以比率計,失票比率竟然高達四成一。這四成一的選民究竟去了哪裏?他們所屬的政治取向為何?誰人可令他們回心轉意,再對大局重感興趣?假若他們重返投票箱,對特區之政治局勢有何影響?這才將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
湯家驊
資深大律師
民主思路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