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 Tao Daily| 慎思而行 | 龍家麟 | 2017-10-26
牛津大學拜占庭研究中心Peter Frankopan寫這一本「絲綢之路」描述三到十五世紀東羅馬帝國的歷史,是近期重要歷史著作之一。所描述的地區從歐洲伸展到中亞,印度一直至中國,內容涉及世界所有宗教和古老文化的錯綜複雜關係。由於中國和西方歷史一向都很少提及中亞地區,所以讀起來不免覺得不容易明白,但總結認為中亞地區必然崛起,而且非常推崇「一帶一路」的倡議,在內地已經翻譯成中文版。
全中國最多領事館城市
中國內地比較單一,和新絲路的文化宗教生活大相逕庭。雖然中國表明尊重「一帶一路」上的國家主權,着重共同經濟發展,很多情況都寧願參與項目融資,而不要求擁有項目。但在項目實踐上, 經已出現了不少商業文化差異及法律爭議的困難。想做到民心相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反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自開埠以來,一直受西方及中國文化影響,是全中國唯一用普通法的地區。而且在新絲路上所有宗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都在香港。
加上香港是全中國最多領事館的城市,不少香港總領事都有大使的官銜,而且香港政治環境自由開放,一向各政黨、非政府組織、商會、大學等都有和來自全世界的外交人員頻繁接觸。美國航母列根號停泊香港,董建華的「中美交流基金會」和基辛格在一六年十月六日合作啟動「太平洋共同體倡議項目」推動中美關係發展,也顯示連基辛格和太平洋美軍司令部都開始留意到香港在國際事務的影響,經已超越一般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地位。
到目前為止,歐盟對「一帶一路」的態度還是保持曖昧。多份歐盟研究報告都顯示歐盟在經濟上會得益,而且在歐洲大陸的項目吸引,但歐盟同時認為積極參與會延長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在第一屆北京絲路峰會之後也沒有發表共同聲明。德國外長亦公開表示保持與中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分歧,並要求中國尊重「一個歐洲的原則」,以表達對中國繞過歐盟,在東歐國家(16 +1)投資的不滿。中國沒有可能單獨承擔在新絲路上每年一點七萬億美元的投資。香港的自由民主思想也沒有可能蓋過國家利益。看來關鍵是在於香港有沒有足夠的戰略思維,把自身的核心價值和協助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時勢「有機結合起來」。
檢視定位找一條新出路
香港最終是否會趕走所有「不良外部勢力」,還是有機會在新絲路上為國家發揮一點「非正式外交」作用,還是一個未知之數。話說「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資源」,最重要的還是要實踐和從實踐中得到經驗。香港各個政黨的政治討論,從來都是地方性而且狹小的。搞國際關係,和外交官員打交道,也不見得是公務員的「一杯茶」。看來香港能否從自由開放環境、國際聯繫等「軟實力」,在這大時代當中重新檢視自己的定位,找一條新出路,還是未知之數。
龍家麟民主思路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