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 | 潘學智 |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 (研究)
「香港玩完」歪論連篇,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說法實屬危言聳聽。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王靈桂嚴正反駁,指出香港的繁榮經濟有中央的積極政策支持,不可能成為遺址。世界局勢反覆無常,令經濟周期高低不定。若單純以此論斷香港地位,無疑是見樹不見林,忽視了香港長踞在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前列的軟實力。
結算樞紐 綠色轉型
地緣政治越來越複雜,新興市場更樂意採用多元化的貨幣組合來分散風險。在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宏觀戰略中,香港憑其區內支付結算樞紐的角色,成為國家金融基建的組成部分。去年底,渣打銀行繼中銀香港和工銀亞洲後,成為中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直接參與者,是首家從境外提供跨境業務的外資銀行,加強國際聯網的緊密互繫。不過,離岸市場的監管難度比在岸市場大得多,因此CIPS提供了SWIFT以外的交易渠道,令國家即時掌握市場動態,讓貨幣政策調控有足夠依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全球邁向低碳發展,可持續業務是金融發展的新趨勢。內地已有地方政府制定自己的綠色分類框架,幫助金融機構界定哪些經濟活動具可持續性,唯獨尚未在國際發行人之間普及。雖然香港起步較晚,但會跟隨國際通行的標準制定相關框架,以高起點追上大勢,以補國內之不足。有些分類未有國際共識,更需要香港所長去接通國內國際市場,參考各地的最佳做法,同時滿足本地、內地和外國投資者的要求,構建共同承認的綠色項目。藉著國家推動全球綠色轉型的機遇,香港得天獨厚地參與制定規則,維持環球金融的領導地位。
國際舞台 國家利益
IMF、世銀系統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來自香港的代表亦在不少國際機構中擔任重要崗位,對全球業態有舉足輕重的發言權和決策權。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退任之前,是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監管合作常設委員會主席,促使世界各地的中央銀行保障金融體系。保監局行政總監張雲正是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審計及風險委員會主席,提倡全球一致的保險監管準則。最新消息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獲國際證監會組織委任為亞太區域委員會主席,帶領證券行業制定統一標準。
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符合國家發展利益,所以中央的支持不只是為了鞏固香港優勢,更是不容動搖的國家政策。正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強調,香港是匯聚國際金融資本的「超級聚寶盆」、對接國際金融規則的「超級聯繫人」、運籌對外金融關係的「超級支撐點」。香港金融業根基深厚,發展從沒有停下來,並非一時間的宏觀不景氣能夠推倒。只要充分發揮金融軟實力,「一國兩制」仍賦予碩大空間足以讓香港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