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 A18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龍家麟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將會着重長遠發展,並且會分拆「運輸及房屋局」切實解決房屋問題和設立「文化及旅遊局」協助中央講好香港和中國故事。評論認為「架構重組」過去也曾經提出。個人估計,就算程序上略有改變,但如果特區政府仍然維持現在只講「資源投入」,而不問「政策結果」的思維,相信未必會為香港帶來有意義的改變。葉劉淑儀接受「竹石台」國際頻道訪問時指出,香港似乎缺乏一套比較完整的共同的使命把整個社會維繫起來。在八十年代已經開始研究香港和內地公務員改革的港大教授卜約翰(John Burns)亦在另一個訪問中指出,香港現時最需要的是令到真正有能力和有心服務社會的人進入政府架構,和在得到中央政府支持之下進行制度改革。特區首長和主要官員起碼要做到的是充分尊重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的意見和重拾過去的管治能力:包括重新設立「中央政策組」、「心戰室」、「政治顧問」和「新聞統籌專員」等等的功能。

建制派最近也頻頻「出招」,強烈批評食衞局常任秘書長不符合愛國者標準,選舉管理委員用了十四個小時才點算好四千張選票,要求政府交代如何改革公務員制度,並且建議由「愛國團體」推薦人才插隊加入公務員隊伍。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只帶了一位秘書和一位政治顧問接管了一個穩定的「管治結構」,但是香港過去三四十年經歷了政權交替大時代,總不能甚麼都不可以變的。學者沈旭暉指出:一九到二○年間,香港所經歷的是「結構革命」,爭奪的關鍵是「畫餅權」、「畫綫權」和「派餅權」。由於各方錯判形勢,加上香港捲入中美地緣政治漩渦,於是中央政府被逼出手,高度介入香港事務,回復階段性的管治秩序和社會穩定。

中央冀港府做好「一國兩制」

「制度」還是要改的,除了更改表面程序之外,特區政府能否從高層次參透問題,理解香港在國家層面的角色和使命,達到中央政府和港人的期望還是未知之數。政壇元老李鵬飛(已故)曾經在香港民主促進會午餐會演講提及,九七前後的行政會議運作是有分別的:當時的總督會讓行政會議成員首先發言,如果所有行政會議成員都反對政府建議,政府會收回建議,總督也不會發言。要看透未來,起點是充分了解過去。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最近在《明報》發表的文章也有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領導香港「一國兩制」事業,不希望實行由香港省級「黨組委」領導和要求特區政府絕對服從省委的決定。似乎中央在「一國兩制」之下如何領導香港還是一個尚待研究的嶄新議題,現在只提「團結」(即統戰),未有強調直接「領導」特區政府。至於中央期望下屆政府如何按照「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原則去進行體制改革,建制派能否得到推薦愛國者插隊加入公務員隊伍的願望,可從劉兆佳教授「建設長期管治聯盟」文章得到一些啟示。

據說中央明顯承擔了建立人才庫的任務,不會依賴政黨物色政治人才,反而會透過大學、智庫、工商界,甚至民間組織建立一個有能力的政治聯盟,面對香港、內地和國際社會,令「一國兩制」得到全世界認同,香港繼續在國家主權之下扮演令所有人心馳神往的「東方明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