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19-01-03
A12 | 每日雜誌 | 慎思而行 | By 黃梓謙

協助更多基層童走出貧窮

過去一年,香港兒童整體貧窮率有增無減,相信誰都不會同意現時兒童扶貧措施已能對症下藥。新年伊始,我的新年願望是每一位在貧窮綫下掙扎的孩子,都能得到更合理的資源和照顧,盡早擺脫貧窮。

根據最新發表的《二○一七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在政策介入後,十八歲以下兒童的貧窮人口較二○一六年上升五千三百人,達十七點七萬人,貧窮率達百分之十七點五,上升百分之零點三。單看數字,升幅少於百分一,可以解讀為貧窮情況 「平穩」;亦可解讀為現有政策成效不彰,需要重新檢討。

設貧窮綫 有系統地扶貧

首先,一三年制定的貧窮綫已實施五年,政府應掌握足夠數據和經驗,是時候作出檢討。現時,貧窮綫以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畫綫,單看收入不看支出明顯不足以反映貧窮實況。一人住戶貧窮綫為四千元、二人家庭為九千元、三人家庭為一萬五千元、四人家庭為一萬八千五百元、五人家庭為二萬零三百元、六人家庭為二萬二千五百元。「貼地」一點的市民都會明白,香港百物騰貴,生活壓力逼人,計入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各方面的支出,也難以界定月收入為七千元的一人住戶或月收入為一萬二千元的二人家庭為「非貧窮人口」。由此可見,貧窮人口,包括貧窮兒童,有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多。

針對貧窮兒童,特別要留意有助提升社會流動力的課餘學習和活動費用變化。去年,《財政預算案》向「有需要學生」一次過發放二千元津貼,我建議今年最少要向基層學生加倍發放學習和活動津貼金額,而且幾萬名生活在劏房的兒童應該獲發更多津貼。此外,一次性派「細糖」二千元對提升基層兒童社會流動性幫助不大,真正有機會讓基層兒童趕上起跑綫,必須靠長期而優質的學習課程和活動。現時,坊間提供較有質素的體育、音樂、藝術等課程,一個月四堂學費已動輒最少一千元。

倡發「課餘託管券」

要解決兒童貧窮問題,亦要想辦法增加他們的家庭收入,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釋放婦女勞動力。《財政預算案》可考慮發放「課餘託管券」,為基層家庭提供幼稚園兒童託管服務,鼓勵婦女投入勞動巿場。現時的課餘託管服務主要對象為六歲以上的兒童,而零至二歲以下的幼兒工作員人手比例為一比八,嚴重落後於海外國家,所以政府對加大力度長遠投資三歲以下的幼兒照顧服務更應該責無旁貸。

有貧窮綫總比無貧窮綫好,但我們必須緊記制定貧窮綫的初衷是要有系統地扶貧。兒童是未來社會棟梁,他們能否得到公平合理的照顧和學習資源,將會影響香港,以至國家的前途。新一年,為政者對兒童貧窮問題不能掉以輕心,應重新檢視現有政策,用更有效的手段,用更大的資源,動員社會各界協助貧窮兒童和家庭扭轉命運。

黃梓謙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