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三政人才 重建青年參與感  星島日報 2017-12-07 慎思而行

上星期有機會與訪港的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女士會面,討論新加坡和香港的青年議題,她亦得知新一屆特區政府強調會吸納更多年輕人參與公共政策制定和諮詢。記憶所及,回歸以來,只有林鄭月娥女士一位特首採取實際行動主動讓更多三十五歲或以下的青年人參與政府工作。政府更承諾於明年設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青年發展委員會」,目標是用更廣闊和高層次的思維去制定和推行更「貼地」的青年政策。我認為過去香港一直忽視青年議政、論政、參政的空間,未來五年正好是合適時機為更多青年創造「三政」機會。

加快吸納過百位青年委員

首先,要有大量「三政」機會,才能大量吸納年輕人。今次政府實施「委員自薦試行計畫」招募十一位委員已吸引過千名三十五歲或以下的年輕人報名,可見有為數不少的年輕人願意付出時間擔任公職。現時,全港大約有四百七十個諮詢及法定組織,當中大約委任逾四千名社會人士加入。根據政府在一○年初回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指出,當時只有二十五個組識有委任三十歲以下年輕人加入,各諮詢組織非官方委員平均年齡四十七歲。由此可知,未來五年必須要快速有效地吸納合適青年委員,人數增至數百位也不過分。惟已畢業的年輕人不容易在上班時間到政府出席會議,政府可鼓勵僱主靈活地讓年輕同事一年外出數次參與委員會會議,而不用他們請假。有年輕人參與的委員會亦可考慮在平日下班後或周六早上舉行。

另外,除了諮詢式工作,政府在地區服務層面亦可與更多「貼地」的年輕人合作。好的政治參與是既要有好的想法,亦要有地區實踐的磨練。各區民政事務專員可考慮招募合資格的年輕人為「社區設計師」(social designer),吸納他們的創新思維,激發他們的社區情懷,並借助他們的力量連結更多社企和社區組織,設計出更能讓公眾參與的社區方案。這個想法源自首爾市長朴元淳的經歷,他成立首爾創意實驗室和青年中心(Seoul Youth Hub),培育年輕人投入社會創新行列,提高公民參與以解決社會問題。我鼓勵香港政府帶頭推動「社區政策實驗室」的概念,在試點地區先行,如配合西九文化區或啟德發展區尋找更多社區創新點子。社區創新的統籌工作亦可讓即將成立的「創新辦」參與。

推動社區政策實驗室

具備足夠的「三政」機會,再加入創新思維,自然有機會讓不同才幹的年輕人參與,打破過去由小圈子成員參與的官僚主義諮詢式政治。事實上,香港不缺乏年輕人才。單看由一四年設立的香港卓越獎學金計畫每年選出大約一百名的獎學金得主背景,不難發現他們都是多才多藝、有潛質的人才,再加上本地大學的年輕精英,實在不可能出現「三政」人才短缺。問題是,政府到底有否積極地和有策略地建立人才庫?舉例說,政府目標在未來十年推動多元經濟,主力發展人工智能、機械人技術、生物醫藥、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領域,那麼政府是否應該特別設立與科技和計算機科學有關的獎學金,更主動培育香港年輕創科人才,將來吸納他們加入政府委員會?

總的來說,香港需要有系統地建立「三政」青年人才庫,為香港培養管治接班人。現時的主要問題是「三政」機會不足和政府未有用盡所有渠道去發掘和聯繫事業學業俱佳、對服務社會有心有力的年輕人。我相信只要政府對症下藥,敢於創新和突破,更多德才兼備的年輕人自然會挺身而出,為社會出謀獻策,重建香港失落多時的青年參與感。

黃梓謙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