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上星期出席一個專業界別的分享會。分享完畢一位參與者問:《中英聯合聲明》的來由是什麼?怎麼會有「一國兩制」?驚訝之餘想一想,正如不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世的香港人不會知道當年看電影、看電視也要奏英國國歌一樣,《中英聯合聲明》於1984 年簽署,便是七、八十年代出世的港人也只是稚子之年,不了解或不知道特區的由來可說是情有可原。

 

我國晚清積弱腐敗,因為鴉片戰爭喪權辱國,先把港島及九龍界限街以南「割讓」給英國,及後又再把界限街以北「租借」給英國。還好租借期只到1997 年,英國首相鐵娘子戴卓爾夫人清楚了解九七之後難以界限街為邊界,不能抱殘守缺堅持佔有港島與九龍。事實是,香港不是福克蘭群島,中國不是阿根廷,英國人會為香港人與中國冒死開戰嗎?當然不會!戴卓爾夫人是一名現實的政治家,在缺乏政治籌碼下,明白只能和中國妥協。

 

香港主權回歸當然可以一國一制,但國家明白到香港人無論從文化、歷史、政治以至經濟背景,皆與內地同胞頗有差異。要照顧到這些差異、以民為本,便不惜創下前所未有的「一國兩制」。所以說「一國兩制」是為香港人好一點也沒錯。今年國家主席於七一明確宣示「一國兩制」要「長期堅持」,二十大更將之寫入黨章,「一國兩制」長期不變已成事實。特區年輕人對此認知貧乏,歷屆政府難辭其咎,必須亡羊補牢,希望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