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 法政隨筆 | 湯家驊

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我們的農曆亦是環繞着一年農作的耕種和收成之循環秩序而生。古時有皇曆(御覽曆)與民曆之分;皇曆是處理官方活動日程所用,民曆適宜農民務農所用。這便是所謂皇曆或農曆之始。

 

無論農曆是否為了便利務農,今天的農曆主要是用作華人社會生活的日常指引,也是家庭相聚的指標:新年、元宵、立春、端午、重陽、中秋、冬至等等。最常聽到的,均是父母叮囑兒女們在這些日子一定要回家團聚。這與西方社會於感恩節和聖誕節回鄉與家人相聚如出一轍,沒有太大的分別。過年的重點似乎在於家庭團聚;這亦是一年新開始的主要象徵。

 

西方人喜歡揶揄中國人過年太多迷信習俗。但老實說,不少與感恩節或聖誕節有關的西方文化習俗也與宗教信仰和民間習俗有關,本質上也沒有太大的分別。骨子裏,並非只有中國人才珍惜於重大節日回鄉與家人聚首。

 

家庭團聚在中國人眼中最重要的元素,其實是敬孝。出外離鄉工作的人可能只有歲晚時節才有機會對父母盡敬孝之道。身為中國人,我們應該認同孝道是重要的,所以我們不要忘記過年並非飲飲食食的藉口,過年的重點是家人團聚和一盡孝道的最好機會。

 

希望我們的年輕人能牢記這點,過一個有意義的農曆新年。